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

ID:55694351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_第1页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_第2页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_第3页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_第4页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采用腹腔::1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总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4〜48h,24h后可拔除。术后1个月,共66例患者无疼痛状况或轻度疼痛,术后6个月共58例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术后12个月共50例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0.05)o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创伤面积小,恢复速度快,且安全可靠,可使患者子宫得到保留,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子宫腺肌病D0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25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人群中较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孕、经量增多、痛经等,针对此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所取得的疗效极为不理想,且具有高复发率。而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在患者中的接受1=1程度不高。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报告称,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对

3、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的疗效[1]。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符合临床中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最小25岁,最大47岁,平均年龄(35.87+5.21)岁,患者均为已婚,74例患者存在妊娠史,占比为94.87%og/Lo入选标准:①子宫有增大;②患者伴有痛

4、经或月经多等临5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血红蛋白平均为(85+13)IIIIII床症状;③处于育龄期,或希望将子宫保留的患者;④患者均明确治疗方式,并同意;⑤患者均不合并其他疾病,心、脑等器官均正常。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患者均不存在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可积极配合治疗。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3],将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并进行穿刺。明确患者腹腔、盆腔、腺肌病灶、子宫大小和位置,在子宫肌层注射叶素稀释液后,使子宫收缩加快,降低出血量。然后再进行病灶切除。针对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可用单极电刀将子宫腺肌病病灶在凸起外缘处切开

5、,继续向下切,将病灶切完。腹腔镜下判定病灶切除标准为:色泽正常,创面组织弹性好,子宫体积正常,血运状况好。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术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评估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状况,随访内容包括:痛经状况:无疼痛评分为0分,轻度疼痛评分为2分,中度疼痛评分为3分,重度疼痛评分为4分,或高于治疗前(或视为复发)。月经状况:包含月经量、经期、周期,以患者术前所用卫生巾III个数作为基础,记录患者术后所用卫生巾个数。贫血状况:定III期进行血红蛋白检查;子宫大小:患者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确定子宫变化大小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78例患者痛经状况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4〜48h,24h后可拔除。术后1个月,66例患者无疼痛状况或轻度疼痛,术后6个月58例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术后12个月50例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见表1。2.278例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状况等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2。3讨论导致子宫腺肌病有多种不良因素,如炎症、剖宫产、数次妊

7、娠分娩等,肌层中浸入内膜,受内膜或其他因素作用出现增[=北Ml长,最终发生中度或重度痛经以及月经量增多的状况。传统方式上,治疗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多以开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上开创了新的微创治疗方式,避免了采用药物治疗所带来较大的副作用、高复发率,以及开腹手术所带来的康复速度较慢、创伤面积大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步发展至成熟阶段,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在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副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