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

ID:55696329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5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_第1页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_第2页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_第3页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_第4页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科技文发表机械专业应用(共3篇)第1篇: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类型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尚未达成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偏弱,等等。2014年,教育部提出明确的改革方向:要求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要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0%左右。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2、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相应专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学科,其中相当一部分专业还要面向职业需求,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2基于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为了准确把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发展历程,采用文献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如图1所示,检索发现,对于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滞后,1998年才有第一篇论文发表,穆存远提出[1],应通过合理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建设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此后连续4年一直没有相关论文发表,但从2006年开始,相关研究

3、明显增多;到2015年,年发表论文数量达到24篇,较2014年增长1倍;期间在2012年有突降,只有6篇。3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进展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检索到的99篇论文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主要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类型之一,首先需要探索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这方面的论文也是发表最多的。杨万柱等[2]研究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的“2一4—3”模式,主要包括2个平台、4个课群、3个并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年,吴宪平等[3]指出机械类专业

4、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以“五个面向、五项特性、五个强调”为指导思想,构建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上海电机学院作为新升本科地方院校,提出“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4],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以工程素质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途径培养技术本科生的工程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是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文献[5]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进行了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类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企业、

5、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桂伟等[6]探索了企业发展、学生培养与教师科研之间有机结合的“3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主线式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达到既能推动企业发展,又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目的,实现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刘伟民等[7]以河北联合大学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项目式教学改革等多个角度,探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辽宁工业大学

6、[8]提出机械类应用型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重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效果。许崇海等[9]在综述卓越工程师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提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深化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双导师制等措施,取得预期效果。黄民等[10]针对机械专业进行改革,以“大工程”理念为引

7、领,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良好环境,使得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此外,部分高校开展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如吉林化工学院针对地方化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坚持为石油化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就如何解决机械类学生机强电弱的知识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形成机械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1]。郭桂香等[12]分析国内外矿山冶金机械行业和机械工程专业的现状,对矿山冶金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为独立

8、学院培养适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之后,如何确定相应支撑的课程体系,制订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