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ID:5571384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厘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有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与基础TT产业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要求: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较深入地了解其

2、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相近专业如微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般情况。了解经济管理的-般知识(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等)。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哲学、思想道德、、法学、心理学等方而的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等)及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3、素质结构要求:

3、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计算机学科基础、程序设计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电子电路基础、微机系统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光电技术、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等。U!、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592学时,总学分数为159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136学时、133学分;选修课程456学时、26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设置:1、电路与系统;

4、2、光电子技术。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电子与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五、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山专业教学实践和综合素质实践两部分组成,实践环节学分为34学分。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电子与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六、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类课程(环节)学时和学分统计表》。七、学制、毕业最低学分与学位授予本专业学制四年。完成学业最低学分:193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5、八、有关说明1、电子信息类专业2006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1)强化“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夯实数学外语基础、深化电子电路知识、拓展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设置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2)构建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共同基础平台,实施大类培养,形成宽厚的学科基础:(3)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4)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2、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体系(1)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体系,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2)

6、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四个层次: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同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方向限选和任选课程。其中,前两个层次形成了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平台(即大平台),而第三层次形成同类专业基础教育的小平台。大平台学科基础课程跨度为一•上至二上共三个学期,小平台专业基础课程跨度为二上至三下共四个学期,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跨度为二下至三下共三个学期,四下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从二下开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志愿按不同方向培养。3、对专业选择和专业方向选择的要求及规格说明⑴

7、在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平台课期间(前三学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电路与系统、光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均有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组成。一旦选择了某一专业方向就必须选择该方向的限选课程,同时在任选课程中选择相应的配套课程(最低选10学分。学士学位。本专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8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5.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4、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要求外语教学安排中注重了非母语认知的连续性,层次安排上循序渐进,从大学英语到专业英语再到双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中安排了足量的

8、课内和课外上机时间,从而保证理论知识的吸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