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

ID:5573122

大小:8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19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_第1页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_第2页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_第3页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_第4页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状元源http://zyy100.com/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高中语文(人教版)1--6册课本中应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第一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2005年福建高考考了此题)●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江天万里霜。(2006年天津高考考了此题)●荀况《荀子•劝学》3.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学而日()省乎(),则()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6.假()马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龙生焉;积善成(),而()()自(),圣心备焉。故不(

3、)()步,无以()千里;不()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邹忌讽齐王纳谏》8.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06年全国高考Ⅰ卷考了此题)第二册●韩愈《师说》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1.吾师道也,夫()知其

4、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006年江西高考考了此题)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也。1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业有专(),如是而已。●杜牧《阿房宫赋》16.

5、六王毕,四海一,蜀山(),阿房出。()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流入宫墙。状元源http://zyy100.com/免注册、免费提供状元源http://zyy100.com/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1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舞()冷袖,风雨凄凄。18.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用之如泥沙?(2004年江苏省高考考过此题)1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

6、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004年福建省、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第三册●苏洵《六国论》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秦。()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1.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惜,举以()人,如弃草()。22.呜呼!以()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威之所劫,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威之所()哉。(2004年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2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8、可讥,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