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

ID:55741941

大小:9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5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_第1页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_第2页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_第3页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_第4页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将右•观和意义(Sinn),或者说与含义(Bedeutung)的关系作为专门考察题目,[1]是因为我相信,它们2间的关系不仅造成了《逻辑研究》内在的结构上的矛盾,这种矛陌己经威胁到了《逻辑研究》第五第六研究核心任务的完成,如意向分析的普遍性和认识的可能性等,而且其关系为一系列至今悬而未决的争论提供解答的新线索,这些问题既包括《逻笹研究》一二卷关系Z争,观念论和实在论Z争,也包括意向结构的基木模式问题和映现(Repräsentation)理论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仅仅满足于探讨如下三个问题:首先,含义或意义在直观中构成吗?,

2、如果冋答是肯定的,那么其次、应该如何理解直观自身的充实意义?最示,与对第二个问题的考察有关,描述范畴肓观的范畴映现理论为什么是失败的?关于第一个问题,胡塞尔冋答上的矛盾实质是直观和表述矛盾的表现,第二个问题来自于一般肓观行为中处理意义和宜观映现内容关系的困难,当它的特殊形式继续体现在范畴直观屮,就产生了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这三个问题集中了《逻辑研究》中直观和意义关系困难的主要方面。育观行为屮含义或意义构成吗?这是最复杂的也同时是最能引起《逻辑研究》结构性冲突和动荡的问题。不同于范畴肓观的对彖性构成,这里优先指意义的行为给予和行为赋义。

3、对这个问题胡塞尔的冋答时而是否定的,从而坚持在意义构成问题上第一研究肇始的表述行为的木质地位和直观行为的非必要性;他时而犹豫不决,其至是白相矛盾的,因为在本质上机遇表述实践分析屮,胡塞尔实际上不得不部分承认,直观对于含义是有贡献的,从而形成了直观屮意义构成问题上的部分肯定。另一方面,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无条件地加以同意,只要宜观作为基木意向行为的地位不容置疑,第五研究关于一切意向行为都具有意向质料即意义的说法就必须对它适用。但是在接下来的第六研究的一开始,当胡塞尔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给予了否定的I叫答,而更为困惑的是,否定立场很快又发生

4、了松动。这一切都使得该问题具有扑朔迷离的性质。在第一研究语言现象学分析屮,这种分析木质上是一种含义学分析,胡塞尔完成了从指号向一般表述,从作为不纯表述的告白(MiUeilen)向作为纯粹表述的独白,从作为表述行为的意指、向作为表述木质从而也充当还原最终目的的观念意义的三步骤还原运动。[2]在这场以观念物为H的的纯化运动和对经验实在物的清洗运动小,胡塞尔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基木见解,无论是对文字和声音的感知和想像,还是作为含义充实行为的直观,都不是观念含义的木质相关物,因为前者可以在独白屮略去,而貢观Z充实行为则与含义意向即赋义性行为根木不

5、同,因为后者是观念意义的个别化,直观对于表述的观念意义不构成任何贡献,“无直观的理解”和“无右•观的言说”始终是常见的现象。随着逻辑学被标示为一门意义科学,随着作为意义本质性实在相关物的意指,也在反心理主义和反含义偏弟的双重论证屮被排除,胡塞尔在笫一研究屮目的昭然若揭:语言的含义学分析服务于笫一卷《导论》的纯粹逻辑学动机。但与那里最麻仍然保留着的意义和赋义行为的种属关系和抽彖关系相比,直观只不过是以演绎和解特为核心的纯粹逻辑学动机的最无关紧要的牺牲品。在第二卷导言屮,现象学认识论动机是作为逻辑学认识论动机的补充引入的,它以纯粹逻辑学概

6、念获得直观的明见性为1=1的,建立在描述方法上的无演绎和无解释的现象学认识论已经和第一卷以逻辑学为演绎内核的科学认识论构成了矛盾,[3]而第二卷作为包括逻辑学在内的“备门科学Z根”和“基础”的现彖学认识论概念,与第一卷认识论只是作为一切科学“根据”的逻辑学的“附属物”的思想实事上也是矛丹着的。[4]不仅如此,明见性研究是那种第一卷引Z为论证前提的观念实在论之补充的思想在第二卷屮也牢牢存在着,它意味着含义学和逻辑学对真理学和现象学的优先性,这己经体现为第一研究中赋义行为对直观行为的优先性,而它们的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在第六研究真理认识名下得

7、到了具体展开。在第六研究开始,胡塞尔提出了是占所有的意向行为都具有构成意义的意指功能问题,第一研究实际上对此已经做出了回答,不是所有的意向行为都具冇意指功能,育观就不具有,而重新提出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它是在真理和充实的主题下分析证实的。例如第五研究第四节那个例了:“一只乌鸦飞了起来",我看见了并且做出了表述,意义是在感知屮还是在表述屮构成的呢?必须否定感知的作用,因为在同一个感知的基础上,一个表述听起来然而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例如我木来也可以说:这是黑的,是一只黑鸟;这只黑动物飞起来了,腾空而起等等。相反,当感知变化多端时,意义可以保

8、持为一。感知和意义的变化不仅不成比例,而且在同一个意义下,感知者相对位置的每一个偶然变化都会使感知木身发生变化,而不同的人在感知同一个事物时,绝对不会具有完全相同的感知,更极端的情况是,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表述仍然具有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