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案(教师版).doc

《囚绿记》教学案(教师版).doc

ID:55753251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5

《囚绿记》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囚绿记》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囚绿记》教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容一中高一年级语文“互动合作、学案导学”导学案、教案立体设计执教时间2010年11月执教课题《囚绿记》课型新授1节教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作者对“绿”的深切感受。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重难点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旨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精神的赞美。学习程序学习调控(一)自主学习,基础积累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嵌()移徙()淅沥()猗郁()纤细()婆娑()蕈菌()瞥见()2、词语解释移徙:了截爽直:

2、急不暇择:攀缘:缘引:3、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日军进驻上海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本文写于抗战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已沦陷,上海已成孤岛,国难当头,使作者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要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4、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二)合作探究,文本解读5、“绿”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在北平的居住条件怎样?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房间?窗外的那株常春藤。

3、简陋。“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6、作者喜欢绿的原因是什么?原文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怀念,焦急的等待之情。)(“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分组展示。(1-4组展示)7、“囚绿”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促使作者“囚绿”?“囚绿”最初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将窗外的常春藤牵引到自己的房间。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给作者带来了“生的

4、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8、作者“囚绿”后对绿的称呼有了怎样的变化?被囚者是不是也和作者有着同样的心情?如果不是,又有何表现?绿友。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三)拓展延伸,主旨探究1、读了文章后,你会有哪些启示呢?(如可以从常春藤被囚后总是朝着窗外、作者囚绿的举动等方面进行思考。)(1)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2)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2、作者借写绿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5、(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在文人身份之外的英勇的抗日烈士陆蠡)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这真是一位像“常春藤”一样“固执”的陆蠡啊!因此,我们终于理解,前面所说的常春藤“的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与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啊,这就是从“物”到“志”,从“实”到“虚”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象征手法”!文中的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英

6、勇抗敌的中国人。(四)布置作业:完成教材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展示(4-8组展示)。学习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