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

ID:55759590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6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_第1页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_第2页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每个患者均在实验前后单独填写生活质量表。对照组病人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20mgtid,脑复康0.8mgtid,VitE100mgtid。治疗组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7%,显效率为4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显效率为28.3%。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

2、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脑血栓形成  通心络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危及生命,而其中脑血栓形成发病率占41.9%-80.0%,如何提高本病疗效,为医患关注的课题。现将我院2001—2002年对5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按1995年10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拟定诊断标准⋯1,经头颅Cr或MRI证实为脑血栓形成。二、一般资料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均为我院患者随机抽样分组。治疗组男37例,女23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1d-7d,平均(3.17±0.61)

3、d;其中伴有高血压30例,冠心病12例,高血脂38例,糖尿病16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2d-6d,平均3.06±0.58d;其中高血压31例,冠心病14例,高血脂36例,糖尿病1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同时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20mgtid,脑复康0.8gtid,VitE100mgtid。治疗组服通心络胶囊(河北以岭医院集团生产)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病情重需输液加其他药患者不纳入观察对象。四、疗效评定标准依据《

4、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①基本治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恢复Ⅳ一V级,生活能自理。②显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③好转:意识恢复正常,肌力提高Ⅱ级,生活不能自理。④无效:治疗最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五、生活质量评定方法参照Croog生活质量表见表2。六、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n(%)组别例数60、基本治愈17(28.3)、显效26(43.3)、好转6(10.0)、无效11(18.3)、总有效率49(81.7);对照组例数60、基本治14(23.3)、显效17(28.3)、好转13(21.7)、无效16(26.7)总有效率44(7

5、3.3)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效率为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显效率为54.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P<0.05)。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比组别,治疗组例数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工作表现情感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治疗前6069.7±8.312.5±4.820.2±3.712.2±5.123.5±3.227.9±3.334.3±3.2治疗后5186.8±7.2**7.6±3.3**27.6±4.7*9.3±4.7*23.7±3.428.6±3.237.5±4.1*对照组治疗前6070.4±8.312.7±4.619.9±4.311.8±5.424

6、.2±4.128.4±3.133.8±3.7治疗后3579.6±7.4**▲11.1±4.1▲▲24.1±3.5*▲10.4±5.624.0±4.028.7±3.634.9±4.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讨论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生物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研究日趋为医学界所重视,药物的疗效也要从身心医学的角度来综合评估。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三方面:(1)大多数脑血栓病患者有后遗症,需终身治疗;(2)目前脑血栓治疗药种类繁多;(3)某些治疗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头痛、

7、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生活质量的下降,。因而,药物对生存质量的利弊将是药物选择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生活质量的概念涉及心理和人文和社科等多个领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评价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也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范围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满意度。一般认为Croog提出的量表较好。本研究显示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实较正常者差,多数患者随着躯体症状好转,生活质量亦相应改善。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