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

ID:55829515

大小:3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9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讲析:第13讲生物与环境考向指南一种群数量变化命题热(1)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点(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形)曲线和“S”型(形)曲线此类问题在高考中主要以种群增长曲线模型图和新情境文字命题角信息、表格信息等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和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度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地判断的能力[例1](2011·浙江高考改编)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

2、8910111213(年)存活数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只)死亡数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只)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中大多数人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前死亡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中的存活曲线,意在考查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分析,存活曲线中

3、的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个体存活数,由此可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为坐标图。据图不难发现,低龄阶段个体的存活数高,如1年—801只,2年—789只,3年—776只,而11年—96只,12年—6只,说明高龄阶段个体的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大量死亡。由此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例2](2011·山东高考)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

4、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A选项不正确。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B选项不正确。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D选项不正确。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C选项正确。[答案]C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K值的应用(1)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5、用心爱心专心-1-(2)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值的应用(1)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虫的防控即是如此)。二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1)

6、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命题热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类问题是高考常考考点,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考查:一命题角度是以选择题形式简单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二是考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多以非选择题出现[例3](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

7、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能力点是知识理解能力。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发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B项错误。[答案]B[例4](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

8、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意在考查分析推理能力。(1)因人捕食狐,故两者之间有捕食关系,又因人牧羊获得羊肉或羊奶、狐捕食羊羔,故人和狐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