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

ID:55830857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9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2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版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

2、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三、说教法、学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四、学法选用: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在教

3、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三)、及时总结,反思评价。第一环节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二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课本中情境图创设情景:我们来欣赏一下精彩的魔术表演。通过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学生提出问题后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板书解答。变出了多少朵花?学生交流

4、:一个一个数出来,两个两个数出来,用2+2+2=6算出来。提问是几个几相加?3个2相加。一共有多少灯笼?也是这样进行的。3+3+3+3+3=15,是3个5相加。紧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着重认识几个几,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提出要计算这样的20串灯笼的个数如何列算式?学生会写出20个3相加,在写和算的时候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

5、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3个2相加,可以在3和2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因数和积。3个2相加等于6,所以3×2=6,也可以写成乘法算2×3=6。2和3是因数,6是积。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到此第一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二环

6、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并大声读出来,说出哪是因数,哪是积。最后进行反馈矫正。课本的情境图我把它当成一次练习来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加法改成乘法。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反思评价。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

7、学生自己表现怎么样?让学生通过回顾整理,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