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

ID:55847419

大小:92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_第1页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_第2页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_第3页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_第4页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力学专题1(力和运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学专题24、近几年,汽车超载现象日益严重,许多汽车的实际载重量超过了额定载重量的几倍。下列不属于汽车超载危害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增大,容易损坏路面或桥梁B.从刹车到最后停下的距离变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C.汽车发动机超负荷运行,缩短汽车寿命并造成环境污染D.长时间驾车使驾驶员疲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图2所示,将鸡蛋下的硬纸片用手指突然弹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鸡蛋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纸片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弹纸片时手指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鸡蛋受到惯性作用落

2、入杯中21.“嫦娥一号”靠近月球后,点燃发动机,向运动前方喷出火焰,进行太空刹车减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刹车过程中,受到的是平衡力B、刹车过程中,其动能在增大C、刹车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21、如图是李宁手持火炬悬在空中跑步点燃奥运主火炬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宁由地面升到空中过程,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李宁在空中沿鸟巢环绕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C、李宁在空中沿鸟巢环绕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D、李宁在空中作奔跑动作中,消耗了自己的十物质能22、篮球是大家喜

3、爱的运动,有关篮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受到了力的作用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具有惯性下列对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的分析(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雨滴受到的浮力),正确的是A.雨滴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C.雨滴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雨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图6是描述钢

4、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下说法正确的是A.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货物时排开的水的体积[中国教育出@~^版*网&]B.在水面以下的潜水艇是靠改变它所受的浮力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强差就是它前进的动力D.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9.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

5、一对相互作用力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缺点利用法”的是:A.将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分为二发现不再平衡,说明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将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C.用“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模型演示分子问作用力D.噪音对人体有危害.但可以利用噪音除草13.根据下表提供的“一些物质的密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充满氧气的气球可以飘在空气中B.将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所做的功相同C.将一个铁圆柱体分别竖直放入水和酒精

6、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其中图线a表示在酒精中的情况D.将质量不等的两个铜块,做成横截而积相等的铜丝,质量大的铜块做成的铜丝电阻大1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D

7、.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008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第3次提速。小强从地铁会展中心站乘车到少年宫站,两站的距离约为2km,若列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列车从会展中心站到少年宫站的时间为h。小强在列车开动时身体向后倾斜,这是的表现。他看到站内的广告画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的。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邀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16)。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

8、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示,它等于橡皮筋挂上钩码后的长度L与橡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L=L-L0(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拉力(钩码总重)F/N00.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