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

ID:55849727

大小:37.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石滩中学曾卓琳一、总体分析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语病修改、名著的知识、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诗词名句填空,难度较小

2、,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试卷开篇给了学生一份自信。汉字、成语运用细密繁多,学生平时重视不够,所以丢分较多,以后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加强记忆。第7题的实践活动,重视对生命的珍惜和价值的理解,此题设置巧妙,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洗礼”。(二)古诗文阅读在传统的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首古诗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且古诗的选用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太多理解的障碍,与中考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阅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两个文段联系紧密,难度不大,让学生做到了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三)现

3、代文阅读此题设置了议论文、记叙文各一篇,议论文问题的设置侧重文本理解,淡化文体知识,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层面。记叙文阅读考查了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故事情节、段落作用、人物形象,学生的所学知识能真正应用到检测当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了就有用,找到一份自信。(四)作文作文形式从以前的话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与当下的作文考试题目类型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认真》。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生活面窄,选

4、用的材料不是很新奇,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作文选材不够典型,素材不够新颖,生活素材不够丰富。有些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缺乏文采。三、对今后教学建议1、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我们一定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语言表达方面,指导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充分利用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2、古诗文阅读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

5、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留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练习,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练习,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我想,课外文言文,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3、现代文阅读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要练习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

6、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还要结合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学会恰到好处地对比、烘托、铺垫等。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的指导。。4、作文平时加强练习,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练习;指导学生专心感受生活。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语文老师要义无返顾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阅读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文化底蕴厚了,作文

7、时才能行云流水,厚积薄发。四、努力方向  1、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2、和学生经常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感悟,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  3、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