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

ID:5585845

大小:2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9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_第1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_第2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_第3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_第4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中华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中华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中华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中华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中华化的勃兴(二)教案示例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梳理线索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思想史联系起,将同一时期不同学派或不同时期同

2、一学派以及内外知识联系起比较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和军事家的异同点(派别及其主张)理解内涵通过阅读、讨论、争辩等活动探究学习有关的政治哲学内容人物评价结合时代背景、人物言行及其影响,评价孔子等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了后者才会形成前者,当时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的观点属于法家思想范畴学风习惯汲取《论语》中教育警句的精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加深体验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教学难点繁杂的思想体系、抽象的哲学理论教学过程导入新复习提问:第6《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7《大变革的时代》说明了当时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奴隶制瓦解、

3、封建制确立,社会剧烈动荡着——发生了质变。)过渡讲解:这种时候,人们的思想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具体情况请看43页“导入框”和第一目“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阅读44页“献资料栏”孔子的三段话,“动脑筋”: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3、指导学生读47页“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

4、“‘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4、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请阅读44——46页的“思想家老子”和“百家争鸣”。思想家老子1、指导学生阅读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

5、思想。)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说明)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2、春秋晚期开创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孔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3、春秋晚期开创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老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

6、反?(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4、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秦国国君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增强力量。)、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膑)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6、组织学生按46页“活动与探究2”:“他们谁说的有理?”(男孩)7、组织学生按46页“活动与探究1”: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关

7、于事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观点;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的主张;韩非的法制思想等)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指导学生完成练习)1、(第47页“填表”):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孔子春秋晚期《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墨子战国“兼爱”、“非攻”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韩非战国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孙武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接龙:将下列人物姓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