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

ID:55905897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_第1页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_第2页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判断探究试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才出现的一个环节,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要在第二步骤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来判断,根据假设提出的变量,符合假设的条件的就是实验组,控制条件的就是对照组,所以我感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是根据假设的前提来确立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是最正确的方法。比如我们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不是不要光?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需要光或者是不需要光。如果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光合作用需要光,那么设计实验中,有光的就是实验组,遮光的就是对照组;如果提出的假设是:光合作用不需要

2、光,那么无光就是实验组,有光就是对照组。所以我的观点应该是视题的假设而定,符合假设预期的就是实验组,另一种控制变量的就是对照组。又比如,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的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从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或者是互相作为参照物,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因而“条件对照”的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

3、。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的(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的为实验组。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4、)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答案:D,但有人认为应选C。例2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的全部消失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

5、的好答案:A,但有人认为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师生关于对照实验的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的是实验组。这种说法还是很模糊。二是认为显示正结果的实验为对照实验。什么是正结果?什么是负结果?同样不好确定。三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且有正结果的是对照实验。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四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的为对照实验。五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的是对照实验。究竟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段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通常,一个实验总要进行对照实验(有时还要进行对比实验)。对照实验只是一个条件(

6、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组就是“实验组”,而不包含此条件(因素)的一组称为“对照组”。我们不难发现“对照组”起到一种衬托作用、实际上它就相当于物理学中参照物的作用,既然作为衬托作用的“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和现象、对实验者来说已经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也就说在未真正做实验之前,实验者对“对照组”的结果已经预先知道。如果发现真正做实验之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之前的结果是不相符合的,说明此实验操作过程有误,宣布实验已失败,必须重做;如果在实

7、验设计中所有的对象组的结果实验者都不清楚,既此所有的对象组为相互对照实验,也就是我们说的条件对照。我们可以根据这来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如例1中在实验设计中遮光组实验结果实验者已预先知道(叶片中的淀粉已经消耗干净,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既其为对照组,曝光组为实验组。同理例2中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因此含有微生物的这一对象(因素)的一组(b组)为实验组,不含有这一对象(因素)的一组(a组)为对照组。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前面几位同仁所说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8、或“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是不同的。这种理念与验证或探究实验过程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对照性原则”是生物学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培养学生的的实验设计能力是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一个目标。因此,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