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珍语文论文.doc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

ID:55909537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3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_第1页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_第2页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_第3页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叶美珍语文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将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进行到底——浅谈如何走出“随文识字”教学的误区 振华小学叶美珍摘要:“随文识字”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无疑为低年级的识字课堂带来了一抹亮色。但要将“随文识字”教学进行到底,就必须走出“教学流程凌乱”、“课时目标模糊”两大误区。关键词:随文识字教学流程课时目标一、“随文识字”的最大优势——让汉字鲜活起来“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一直以来我们的集中识字教学都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而随文识字却能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是低年级语文

2、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7课《酸的和甜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识字教学片段: 师:故事讲了小动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啊?它们在谈论什么呢? 生:小动物在谈论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师:这就是“葡萄”。(同时出示词语卡片:葡萄。)(教师一出示这个词,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嘴里还不住地嚷着:“老师,我有发现,我有发现。”)师(笑):咱们班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刚出示词语就有发现了。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1:它们都有草字头。生2:它们都有撇和横折钩。生3:都是半包围结构的。 师:是呀!这两个字只是里面部分不同,就像是一颗颗的葡萄。

3、记住了吗?读一读。(正音“萄”要读轻声。) 生:我还知道草字头的字跟植物有关。 师:你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说:葡萄。4 师:(贴“葡萄”)这是一串葡萄(指着“葡萄”,出示“串”。)这“串”字像什么? 生1:像冰糖葫芦。两个“口”就是山楂,中间那一竖就是穿山楂用的竹签。师:它还像什么呢?生2:像羊肉串。生3:像牛肉串。师:嗯,你们很会观察。被你们一说,还真像!这样我们很快就把这个字记住了。读一读。师:这种用事物的样子来记生字的方法真不错。师:你们能用“一串串”来说几个事物吗? 生1:一串串葡

4、萄。 生2:一串串羊肉串。 生3:一串串冰糖葫芦。 生4:一串串珍珠项链。 师:请小朋友拿起笔,把“串”这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以上教学片段中“葡萄”和“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只要能抓住这些特点,找到规律,便易于记忆。“葡萄”是形声字,教师考虑到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使用,便没有把它们分开进行教学,而是整体认读、识记。学生通过观察它们的异同点,对生字有了大致的轮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教师引导学生从像什么的角度去识记,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虽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象形字”,却感受了该类字的特点,初步学会象形字的识记方法。而且,自然而然地就把“串”

5、和一串串事物的样子联系了起来。在记住了生字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识记这类生字的方法。即使离开了文本,他们也不容易忘记这些有趣的汉字了。而这些是集中识字时无法收到的课堂效应。二、“随文识字”的重重误区——使课堂支离破碎随文识字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识字与阅读交相辉映 ,才能凸显“随文识字”的优越之处。由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有充分、细致的备课,否则课堂往往会出现支离破碎的感觉。(一)、教学流程欠科学。低年级阅读课随文识字的教学流程欠科学,主要体现在字词教学与阅读相分

6、离,先脱离语境集中识字词,再进行阅读分析,不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规律。 4那么,如何把读的训练与字词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以读书训练为经,贯穿始终;以识、记、写字词为纬,读中落实。就一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而言,其操作流程为:读通课文,抓“识读”“识记”“识写”结合,落实生字的字音、字形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读懂课文,抓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在理解重点字词的过程中,让学生入境悟情→熟读课文,抓精妙字词的强化,落实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如以下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片断: 师:下面我们来

7、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生:(读第二段)松鼠叠(应该是“折”)了一只纸船…… 师:他把哪个字读错了? 生:他把“折”读成了“叠”。(老师把“折”写在黑板上。) 师: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读错这个字,你不认识这个字,但我们平时都习惯说“叠纸船”,所以你猜这个字念“叠”,对不对?“折”和“叠”的意思一样,但读音一点也不一样。现在你知道它的读音了吗?(生点头。)来,我们一起读一读──—折纸船。(生跟读。) 生:(读第七段)……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生读成了“扬”)的风筝…… 生:他把“飘荡”读成“飘

8、扬”了。 师:(板书“荡”和“扬”)“荡”和“扬”确实长得有点像,难怪你分不开了。不过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发现了吗? 生:“荡”比“扬”多了草字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