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导学案.doc

《雷电颂》导学案.doc

ID:55935507

大小:6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6

《雷电颂》导学案.doc_第1页
《雷电颂》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雷电颂》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06时间:月日班级:小组:姓名:孙永征惠冰心刘杜娟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主备人:刘杜娟备课组长:孙永征教研室:课题:雷电颂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自主学习】作者、人物介绍: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

2、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

3、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伫立()睥睨()咆哮()波澜()污秽()犀利()劈开()稽首()驰骋()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睥睨:污秽:犀利: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罪孽:拖泥带水:3、朗读课文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朗读.背诵,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合作探究】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讨论、交流2.你认为屈原的形象有什么象征

4、意义?第2页共2页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06时间:月日班级:小组:姓名:孙永征惠冰心刘杜娟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主备人:刘杜娟备课组长:孙永征教研室:【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与以前读过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课堂小结】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

5、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当堂检测】一、根据下列语意写出相应词语。1、武器、语言等十分锋利。()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3、犹豫不决的样子。()4、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二、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A、宇宙拜手波阑黑暗B、炸裂烧毁德能害羞C、阴惨咆哮争论发卸D、景仰弛骋飘流闪耀四、填空。1、《雷电颂》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该剧创作于1942年。正是震惊中外的“”之后。2、课文中的抒情主人公,

6、名平,字【学有所获】【教有所思】第2页共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