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

ID:55971374

大小:746.3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03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_第1页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_第2页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_第3页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_第4页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赵稀方.:,,摘要庄子哲学看起来拒斤情欲但拒斤情欲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然性情使其。,,不至痛苦受损正是维护人的自然生命这一点使得庄子自身虽未成为启桨哲学却引发了后世。,。启蒙主义文学的流脉魏晋启蒙文学正是庄学的发扬光大可惜终究为庄子所牵制唐宋百年间、、,.,的李白苏轼虽然纵情所至蔚为高峰但却又为福学所限惟有社会条件俱备后的明代作家才、,。真正改遗充实了庄子造就了璀璨的中国启蒙文学:关锐词启蒙文学庄子魏晋李白苏轼李赞公安三袁

2、先界定,,一下我们一般所谈的中国启蒙文学其内涵与欧洲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并不相同,倒与此前文艺复兴时期的,它主要指表现人性解放的文学。人文主义比较接近谈中国启蒙文学者,一般都从明代讲起。诚然,明代启蒙文学大潮主要由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所决定,但从。,思想上看它其实仍有历史渊源可寻中国启蒙文学源远流长本文的任务是清理其渊源脉络。从,,。思想史角度看本文认为中国启蒙思想的根源在于庄子将庄子与启蒙,,:思想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离奇但事实确乎就是这样尽管庄子哲学并未构成启蒙哲学,但中、,国后世启蒙思

3、想却是在对庄子的继承变革中发展起来的启蒙文学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本文首先考察庄子哲学本身的启蒙,继之考察其后中国启蒙文学与庄学的因素关。。系期望新的视角能有新的发现论,及庄子之于中国文学人们主要谈庄子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中国文学追求自然夭成美,“”,,学风格的影响焉知庄子哲学自然的最终指归并不是客观宇宙本体而是人的生命本体对自然人性的追求、,显示出庄子对人的生命的珍视热爱加之庄子哲学从一开始起就是建立、,右拐寸约束生命的后来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批判的基础之上的故庄子哲学实际成为中“”,,国后来历史上

4、人的解放启蒙思潮的根源启蒙文学思潮也往往缘此而生这才是庄子从文、学,。主体上对中国文学更为关键性的影响可惜这一点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庄子哲学的指归在于人其核心是对人的自然性情的维护其它种种范畴如道宇宙论、相对。主义认识论等等实际上都是缘此而设立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00)144代,当时诸子百家的兴起即是缘起于对这种社会动荡的反思。儒、墨、法、兵等诸家设计制定、,“”的都是如何统治安定社会的方法道家的始祖老子冥思的柔弱胜刚强事实上也

5、是一种怡,,国之道惟有庄子是从维护人的生命角度反思文明并建构其理论的他主张弃绝侵蚀人性的文、回归自然人性,。明这是庄子异于众家的卓越之处:,,有人会间庄子哲学是主张无情无欲的怎么会与启蒙思想相干呢?不错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并不认为庄子哲学就是启蒙哲学但进一步深究我们便会发现庄子并不像基督、、,,,。“”教佛教那样敌视否定人的自然欲望相反庄子重生他极其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庄子无“”,,情无欲的含义是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即消除自然之外的多余奢望因为它是自然本体受损。,,,“”的根源拒斥情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

6、然性情外表冷摸内心挚热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就是。我们所论庄子哲学的启蒙因素所在从内篇、,庄子哲学经历了一个由混沌、、,到外杂篇理想到具体现实的演变发展过程启。蒙趋向日益明显[l1维护人的自然性情,这是贯穿庄子内、外、杂篇的,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基本宗旨也是其终极价值所在。庄子认为,在文明社会中,人往往为名利左右、孜孜不倦地追求外物,却不,,“,,,曾意识到丧失了自然本性这是极为可悲的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期于,,,,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芡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7、,,,”人谓之不死奚益?(《齐物论》)在庄子看来外在名利非但不令人羡慕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甚至如功名富贵、生死存亡等这些观念本身都是一种有害无益的人为,凡人为文明都构成了。,,,“对自然性的侵蚀出于对文明异化人性的愤怒庄子反对一切人为主张返回自然渺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鳌乎大哉独成其天在内篇中庄子的理想人性尚带有神性色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遣遥游》)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百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

8、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大宗师》一篇对真人的一大段描写更是神乎其神到了外杂篇。,、“”“庄子的理想人性开始走向现实如果说内篇强调的是天之人那么外杂篇强调的则是人,.、”之天即由强调人与自然的混沌一体到强调社会现实中人的自然本性外杂篇主要阐明的:,。、“是人在社会中不要为各种外物所迷惑而应首先保全自己的本真性情外杂篇提出了性”,,“,”,“,命之情这个重要概念作为理想人性的标准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吾所谓减者,..”“”非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