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

ID:559785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_第1页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_第2页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_第3页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_第4页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礼图》冠冕图像探析  冠冕是先人出行或生活中所戴的帽子,是一种礼节上的表现,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礼制文化含义。先人出行时离不开冠冕,这是身份或者权力的象征。因此,冠冕图的存在,对我们了解礼制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一、《冠冕图》概述冠冕图像来源于冠冕。冠冕图像是参考冠冕制作而成,意在描绘冠冕的样式和形态。图像能够从直观上再现冠冕样式,再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冠冕的功能和用途。《冠冕图》最早成于东汉,见于东汉郑玄等所撰写的《三礼图》之中。《三礼图》中所绘制的冠冕图像,参考依据是前代礼

2、学文献记载。从整体上来讲,较为符合古代的礼制。《冠冕图》记载的文献资料主要是礼学典籍和礼图典籍。《三礼图》典籍先后有9部,即郑玄《三礼图》九卷、阮谌《三礼图》九卷、夏侯伏朗《三礼图》、张镒《三礼图》九卷、梁正《梁氏三礼图》九卷、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三礼图》十三卷、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二十卷、郑氏家塾《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二十卷、刘绩《三礼图》二卷。这些图典构成了研究冠冕最为重要的图像文献。二、有关《冠冕图》的几个问题探讨5(一)《冠冕图》渊源《冠冕图》是对冠冕的描绘。探讨《冠冕图》的渊源,还是

3、要对冠冕历史进行溯源。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一般是在施成人礼之后。因此,冠就成了成人的常服。若男子要参加公开场合的活动,都要根据不同场合佩戴不同的帽子,否则就会被视为非礼。如《左传纪事本末》载卫国内乱,“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可见士可死,冠不能丢的君子风范。梁辰鱼《浣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可知,冠冕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冠冕是古代士大夫以上阶级才能享用的礼帽。其与冠最大的不同是冠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木制顶板。顶

4、板前后有用细线串起的玉珠悬挂,又叫垂“旒”。身份地位级别越高,冠上垂旒的组数越多。汉代以后,旒被规定只适用于皇帝,旒因此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唐宋以后,冠冕等级制度、等级意识开始淡化。幞头成为官服,俗称乌纱帽,后宋代成年男子也戴这种帽子。但在幞头硬脚和帽子的装饰上加以区别身份等级地位。清代冠冕,在帽顶装饰上区别较为明显。官方喜欢用顶子、花翎来区分官员的等级地位。除此之外,历代儿童、庶人、罪犯均不戴冠,但庶人可以带帻巾。(二)《冠冕图》与先人生活5《冠冕图》与先人生活息息相关。冠冕图形的样式为历代制作

5、冠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制作冠冕可以参照这种图像样式,不至于出现超越等级的现象。因为冠冕图像是根据礼制而设定的。在《冠冕图》中,对于每种冠冕的注解都很清晰,包括制作冠冕所用的材料和尺寸大小都有严格限定。这种限定在无形中就成为一种社会礼制规范。如果超越等级,就被认为是非礼或要受到法律制裁。冠冕是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冕服被描绘时都配有冕冠戴于头上。结合冕服把冠冕画于明堂之上,以教化民众。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比较普遍。这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重要的礼制典范表现。譬如,历代先贤被画于明堂之上,身着礼服,举

6、止端庄,供人瞻仰。总之,冠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表现在,先人一般参加社会活动,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冠冕。隐性的表现在,先人对于这种冠冕礼制的认可,并让这种形式的礼制参与到社会礼制生活中去,并形成最终礼图的形式。(三)《冠冕图》的历史定位冠冕是依赖于冕服而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集经史和艺术为一体的集5大成著作。这在相关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先前礼学文献,对其记载较多,其他历史和艺术类文献也对其多加引用或关注。这就显示出礼

7、图著作在交叉学科之间的重要性。《冠冕图》又是《三礼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冠冕图》在图经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汉代兴起“谶纬”之学。学者把“图谶”作为经学的重要补充,并把图经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图像在知识的传达过程当中,在视觉上优于文字。图像能够从直观上进行切入,传达信息,实现知识转化。礼图的目的意义在于拓展和教化民众,服从于礼制社会文化体系。当然,用图像的方式来展示冠冕,一方面不仅可以使繁缛的文献对于冠冕的记载更为形象化,而且可以较为直观地从视觉上去理解,进而实现

8、人们对于冠冕的接受过程,另一方面,用图像来描绘冠冕,可以进一步实现礼制的扩大化。尤其表现在把冕服画于明堂之上。在古代社会,这种礼制文化传播方式较为多见,何况那时教育还没有普及。5《冠冕图》在图画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早期图画并非像现代意义上的图画只具有审美的性质。古代绘画主要功用还在于“成人伦、助教化”,是为礼制社会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先人把一定粉本样式的图像绘于公共场所,供人瞻仰或者膜拜,这是一种图像符号文化的表现。图像符号具有一定社会效力,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权力和效用。任何人不得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