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

ID:5600169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_第1页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_第2页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_第3页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_第4页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金融市场发展和国际分工新视角解析世界经济失衡问题  内容摘要:金融资产等服务产品与货物一样,也存在“贸易模式”的问题,本文基于“服务业-制造业”这种国际分工形态,从生产差异的角度解读了当今日趋严重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文章认为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主要还是要依赖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最终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完成。关键词:世界经济失衡金融市场国际分工引言9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球经济失衡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中国一直以来也因为贸易顺差及汇率问题饱受责难,汇率问题在

2、解释理想世界的国际收支调整时似乎是成立的,但是现实世界要复杂的多。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经济总共出现了五次失衡。分别为19世纪后期全球化早期的资本转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1977-1979年的美元危机;以及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Bordo,2005)。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大量美国金融类资产,尤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以及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率,和发展中国家与之相对应的高储蓄等。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探

3、究(一)传统研究的弊端及其拓展9对世界经济失衡原因解释的传统观点主要是从国际收支恒等式的角度来进行讨论,包括美国的低储蓄率,长期的财政赤字以及东亚国家的高储蓄率等都被认为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解释主要是从事后的结果来讨论问题的(余永定,2010)。从宏观经济恒等式看,外部不平衡必然是内部的投资-储蓄不平衡,但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却不十分确定。因此必须在认真研究恒等式两边互相作用的微观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当储蓄大于意愿投资时,如果本国企业无法把商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这只能造成本国

4、存货的增加,进而使本国经济陷入萧条;同样,当储蓄小于意愿投资时,如果不能从国外输入产品,其结果也只能导致经济过热。因此,储蓄与投资的缺口与贸易失衡之间虽然存在恒等关系,但储蓄—投资失衡只是贸易失衡的宏观表现,储蓄与投资的缺口要转化为贸易失衡,就必须在微观层面具有在失衡状态下进行贸易的条件。传统国际分工理论通常假定物物交换,这使得贸易失衡与国际分工理论框架存在天然的不相容问题。因此,要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国际分工层面的微观基础,就需要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进行突破。生产上的差异无疑是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最根本原因。从生产的差异

5、探寻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对国际分工的再度审视。从国际分工的视角为全球失衡提供微观基础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发端于对“资本双向流动”问题的研究。在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经常项目的失衡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失衡具有紧密的联系。发达国家出现了持续且规模逐步扩大的贸易逆差,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则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直接投资(FDI)也呈现出类似的不平衡特征,发达国家整体上FDI是净流出的,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则出现了整体上的FDI持续净流入。一种说法是,在完全无摩擦的环境下,落后的金融市

6、场将被抛弃,所有的融资活动都将在发达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完成之后,产业资本再以FDI的形式流动到最佳投资地点(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将出现金融资本的净流出(经常项目顺差)和FDI9的净流入(余永定、覃东海,2006)。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过多的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这导致本国储蓄先通过贸易顺差转移到发达国家,进而又以FDI的形式“迂回”到国内,大量进入出口加工行业的FDI又进一步加剧了贸易顺差的扩大。双向资本流动的结果是,伴随着FDI的输出,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以跨国公司为纽带

7、的、以发达国家母公司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而伴随着发展中国家持续的贸易顺差,大量的非产业资本又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国家。在这种全球生产体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间建立了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这种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促使当前研究开始考虑全球失衡与国际分工本身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产品内分工的内部装配、加工、制造等环节,因而参与全球分工的一个重要形态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自身比较优势,从而导致货物贸易以及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由于中国处在“世界工厂”的低端位置,形成了以外资代工为主的生产贸易模式,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

8、象只是中国经济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的货币镜像。(二)从金融市场发展差异和由此导致的分工格局分析9关于金融市场发展差异和由此导致的分工格局,是对全球经济失衡微观基础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全球失衡的主要经济体(美、英等发达国家与东亚和产油国)之间金融市场发展巨大差异的基本现实,在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金融市场差异的视角解释全球失衡产生原因的研究已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