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面条的学问.pdf

捞面条的学问.pdf

ID:56001775

大小:226.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捞面条的学问.pdf_第1页
捞面条的学问.pdf_第2页
捞面条的学问.pdf_第3页
捞面条的学问.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捞面条的学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捞面条的学问捞面条用笊篱,这是常识。笊篱发明的相当早,大概有几千年历史。明朝许仲琳编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发迹之前曾以编笊篱为生。小说毕竟不是可靠的史料,所以不足为凭。唐朝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述了安禄山受赏赐的物品,其中有银笊篱一项。旧时饭铺门口多挂一把笊篱作为幌子。清朝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提到笊篱,说它的功能是“淅米、捞面、抄菜”,并附有一首诗表述以笊篱作为幌子的情景:家无长物漏卮多,流水难盈结柳科。晓起抄云堆白粲,夕来捞月漉金波。莫当渔舍悬笭箵(注:装鱼的竹籠),不比欢场设叵罗(注:

2、古时的酒器)。茅店招牌供一笑,破篱低挂绿杨柯。笊篱从捞面的功能晋升为饭店的标志,说明它的普及和重要。然而还有一种只用筷子不用笊篱的捞面方法,不知你可曾想到。它对于手头缺少一把笊篱的新婚夫妇,或是虽有笊篱但不常吃面条(笊篱一定积满灰尘,洗起来太麻烦)的主儿,兴许还是有点意义的。用筷子挑面条,开始比较容易,问题是剩下最后几根面条如何捞起。方法是,先使锅离火,免去沸腾带来的麻烦。然后用筷子在锅里作圆形搅动,使面汤旋转起来,这时面条便自然会集中到锅底中心,再用筷子到锅底中心去挟。如此重复几次,面条便会一根不剩。不信请君一试

3、便知。熟悉流体力学的人,不难对面条向锅底中心集中给出解释。这就是所谓二次流问题。如果将旋转起来的面汤视为一次流动,这时汤的微团作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时微团加速度指向圆心。按照流体力学,微团的加速度和压力梯度的符号相反,所以压力强度从锅底中心向锅边是增加的,即愈远离中心压力愈大。在锅的上层,这个压力梯度同惯性力是平衡的。另一方面再看锅底的一层流体,由于锅底与流体的摩檫以及流体的黏性,这层流体的速度很小,从而惯性力也很小,这时惯性力不能与压差平衡,就产生向中心运动的趋势。粗略地说,一定存在沿图1回路OABC的流体运动,这

4、就是二次流。正是这个流动将面条带到锅底中心,又由于煮熟的面条比重较大,二次流的强度不足以携带面条上升到汤表面跟着二次流上下翻滚兜圈子,所以面条便准确地停在锅底中心,等待筷子去挟。二次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里是常见的。一杯泡好的茶,用勺子作圆形搅动,茶叶会向杯底中心聚集。在河流的弯道上,外圈河床要深,因为泥沙会被二次流带到内圈。现在,让我们将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稍加总结。煮熟的面条和面汤混在一起,捞面条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面汤和面汤的物理几何性质将它们分离的呢?这样问,难免有点学究气。但请别忙,这种将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

5、每一种组分分离开来的技术问题,从古以来,一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所执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般称之为分离技术。这个问题的解决和推进,会在物理学、化学和技术发明引起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它的主要理论根据还得从力学上加以阐明。上述捞面条的两种办法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典型途径。姑且称之为笊篱法和扰动法吧!笊篱的发明是很巧妙的,面条留在笊篱内,面汤在重力作用下漏走了。而扰动法,无非使混合介质造成一种运动,它的不同组分运动轨迹不同,在特定的地方去捕捉特定的物料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能用筷子挟起最后几根面条的根据。总结起来,人

6、类迄今使用的基于力学原理的分离技术,不外上述两种捞面条的办法的延伸而已。当然也还是有其他的分离技术,如利用沸点、溶解度不同,但这些都不是基于力学的原理,它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磨面时,要将面粉和麦麸分离,那么箩子可谓笊篱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筛子也是笊篱的变形。各种粒径的粒状物混合在一起,为了选取不同粒径的物料,就要使用不同筛眼尺寸的筛子,分级过筛。聪明的渔业人员为了捞大鱼,使小鱼跑掉,以便在它们长大再捞,便采用适中网眼的渔网。推而广之,滤纸、自来水公司的过滤池、洗衣机的甩干机。无不是特殊的“笊篱”。在自然界,地表的土

7、和岩石构成很好的滤层,雨水经过它的过滤变成清澈干净的矿泉水。在生物机体内,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广泛存在着不同性能的薄膜,它使一些物质通过,而糖、蛋白质不能通过,否则就会得糖尿病或肾炎。正是由于这些神奇的薄膜,才使得生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现代物理化学研究中,为了一定大小分子而用的分子筛,说到底也是一把精细的“笊篱”。这些“笊篱”形式各样,功能不同,但共同点是一定的网眼尺寸和使介质穿过网眼的驱动力。对笊篱,驱动力是重力,而对于其他形形色色的“笊篱”,驱动力可以是重力,也可以是施加的振动、电磁力、惯性力和渗透压力、扩散

8、的分子力等。而一般驱动力愈强,穿透物质的效率也愈高。沿着扰动法分离技术,也可以举出同样多的例子。至今农村在打麦时还在使用的扬场技术,就是一个最原始的例子。扬场手看准了风向,将一锨麦粒和麦壳的混合物扬上去,麦粒基本上沿抛物线下落,而麦壳却被风吹向另一边,从而使它们分离。有经验的扬场手甚至可以在无风的条件下操作来达到目的。熟练的簸箕手,使用一把簸箕,施行摇、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