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

[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

ID:56002865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也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党中央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今后的数年屮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如何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都需要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耍的创新人材。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召唤,社会发展的需耍,是未来赋予教师的神圣历史使命,下面就培养创新能力,我谈几点看法。一、多结论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据我们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能发生酯化反应,那能得到哪些产物呢?1、2、3、4、5、二、多角度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某酯酸PH二X

2、,某N&OH溶液PH二Y,已知X+Y二14,且X〈3若将上述醋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Na+]>[CH3COO-]>[H+]>[0H-]B、[Na+]>[CH3COO-]>[OH-]>[H+]C、[CH3COO-]>[Na+]>[H+]>[0H-]D、[CH3COO-]〉[Na+]〉[OH-]〉[H+]变式1:25度时,若10体积的某强碱与1体积某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屮性,则混合前,两者的PH应满足何种关系?变式2:当醋酸和NaOH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

3、度时,X+Y是否等于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如何?将例题中醋酸电离出的[H+]与NaOH溶液电离出的[0H-]相等的条件改变一下,变化成变式1中的醋酸和NaOH的浓度相等。将例题的结果改变,提问条件如何,得到变式1,而通过改变结果,变换条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旺盛的创造欲望。三、利用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试确定立方烷C8H8二氯代物的种类为多少种。解析:根据数学中数学规律,取代顶点上碳的氢原子,只可能是三种情况,一种在边上,一种在面对角线

4、上,还有一种在体对角线上。将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和渗透,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纵横联系、前后对比,建立开放的思维方式。四、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必修二制备Fe(0H)2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口色絮状沉淀,为了使现象更明显,还可以怎么做呢?说明:学生有三种做法。1、在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油封。2、利用Y形管制取(原料及步骤略)3、利用电解法制取(原料及步骤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发光、爆炸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如

5、果我们能设计开放性的实验,那就更能促使他们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了。五、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树立创新的信心如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在进行科普知识竞赛时出了一个与化学和生活都密切相关的题目:“把一根燃着的火柴棒头向上竖起,火就慢慢熄灭,为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火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向下沉,而二氧化碳能灭火,火柴棒就不能向下燃烧而慢慢熄灭。而我班…个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说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燃料燃烧产丰的热量形成密度较小的热气流,能使气球升上天空。如果上述答案是正确的,那就可能得出相

6、反的结论,即热气球不能升空。我就对他说:“既然你有不同的意见,你就从实验的角度去证实电视台给的答案有问题啦。”这位学生思考过后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下沉,先把火柴棒固定在中心带孔的铁板上,取一支洁净的切除底部的大试管,让内壁沾上澄清石灰水,点燃火柴,迅速把大试管扣在火柴上方,连续儿次后,发现上面的试管壁先模糊,后有口色的物质工成,这种口色物质就是碳酸钙沉淀,而下面的试管壁依然很透明,没有反应,此实验可以充分证明二氧化碳是向上运动的,电视台给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很高兴,并且根据常见的灭火物质很迅

7、速的猜想有可能是水的作用,然后他乂做了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把去除了火药的火柴棒放在试管里小心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然后取出干燥的火柴棒点燃,头向上竖起,此吋他看到火不会熄灭,由此可知,水在这起了关键作用,最后通过查找资料,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燃烧的火柴棒头向上竖起时,火柴棒屮的水份受热变为水蒸汽,它向上运动,能灭火,火焰就慢慢熄灭了。合勒制得了氧气,但发现氧气的是拉瓦锡。卢瑟福大胆质疑道尔顿,原子的核型学说创立者就是卢瑟福,可见创新者需要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信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