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

ID:56022725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_第1页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_第2页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_第3页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_第4页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题《梁思成的故事》课型主读课课时2上课日期2013年3月12日作者姓名刘源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文本解读】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

2、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教学设想】1.主要学习点。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2.课文内容较长,

3、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相关课程标准】“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2.学习

4、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评价任务】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梁思成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围绕“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梁思成的精神境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作品: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

5、视觉感官,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师:这些建筑都是梁思成的作品;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2.简介梁思成及作者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当代作家。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6、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生默读课文3—5分钟)【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找出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找出事件的起始段。套用格式: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师生明确:第一件事:梁思成在60年前勘察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奈良古

7、城。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多媒体展示)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1.60年前梁思成勘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经历,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师生活动步骤:①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品味语言。·体会内容是否真实。·找出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

8、生根据提示,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②小组学生共同完成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有想象的成分。·作者虽然没有经历,可是感觉内容真实。·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等。·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③组间合作后,小组代表班级展示摘录:·“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们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看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