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

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

ID:56025164

大小:43.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_第1页
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_第2页
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下古诗赏析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下古诗赏析答案(一)1.写诗答和,白居易2.偏僻遥远,漫长久远,被贬谪,抑郁愤懑3.用典,诗人被贬归来后恍若隔世、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惆怅伤感对故去老友的怀念。4.这句诗运用比喻,以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生机蓬勃的景象,揭示了自然界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从伤感中振作,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给人鼓舞。5.暂,是姑且、暂且,意思是不要沉湎于往日的伤感中,邀友人举起酒杯共饮来振奋精神。诗人借此与友人共勉,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C(二)1.借古讽今,赤壁之战

2、,国家政局混乱、危在旦夕,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不以成败论英雄,揭示了战争胜败的偶然性,不囿于历史定论看历史,对历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3)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国家的政治命运,以小见大,发人深省;(3)借史抒怀,对国家政局混乱、危在旦夕的担忧河的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三)1.参加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考试做官),起兵抗金,对国家危亡的担忧2.比喻和对偶,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国家命运危在旦夕的哀恸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的凄惨。3.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以死报国报国的决心,表视了诗人视死如归

3、,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永远为后人景仰。(四)1.望月感怀,超越现实,留在人间;对月思人,思念亲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达2.运用比喻,以月的阴晴圆缺比喻,揭示了世间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不可避免的。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启发。3.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思念,和希望天下离别之人都能共有一轮圆月,寄托亲人之间的思念,企盼团圆的美好的祝愿。(五)1.这句中“卷”字气势不凡,表现了北风呼啸,席卷大地,来势凶猛。“折”则表现了北风吹枯拉朽的强大气势。“即”对应“八月”,表现

4、了诗人大雪虽面对随风扑面而来,漫天飞雪的塞外奇景的惊奇,为下文对塞外飞雪的奇丽景象的描写奠定基调。2.这句诗以花喻雪,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以梨花盛开,花团锦簇,压枝欲低的景象比喻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想象奇特,比喻传神贴切,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一扫冬天的奇寒,仿佛诗人置身生机盎然的江南之春,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

5、称奇绝。3.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掣”是拉、扯的意思,表现了北风风力的强劲。但因为军旗被冰雪所冻,强劲的北风也无法将它吹动,从侧面烘托了塞外天气的严寒。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5.豪迈乐观(昂扬豪迈)。奇寒,奇丽壮观,思乡和与友人惜别,苍凉(雄浑悲壮)(六)1.是因为“心远地自偏”。“心远”即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表明了诗人的超尘脱俗,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犹如置身于远离世俗喧嚣的偏僻安静之地,保持内心的宁静。2.“真意

6、”指的是人生的真正意义,诗人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是追求名利,而是回归于大自然中,去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谐。(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3.A4.A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ⅰ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

7、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ⅱ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有人说“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你怎么看?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七)1.姜太公、伊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