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

ID:56029303

大小:1.3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6-13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1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2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3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4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肿瘤二科李海香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局部感染的症状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挤压局部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感染的处理离心方向挤出脓液碘伏消毒外敷庆大霉素或碘伏消毒液两天换药一次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急性期CVCPICC隧道型CVCPORT6个月

2、-1年3年或以上医生1年护士置入48小时-30天5.3/1000医生置入留置时间CR-BSI发生率置入者医生0.51/10000.21/10002.77/1000不同导管CRBSI的发生率周围静脉导管:0.05%周围动脉导管:0.17%血透导管:0.24%中心静脉导管:90%(几乎占全部)CRBSI的危险因素CRBSI的诊断CRBSI的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置管的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患者年龄与疾病细菌定植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CRBSI的危险因素置管的部位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一Kairaitis研究表明,股静脉置管

3、较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高颈部出汗较多,活动大,易受痰液、呕吐物污染研究证明CRBSI发生率最低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可增加导管细菌定植及CRBSI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国内薛春华研究显示,置管第8~14天CRBSI发生率最高。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1)导管的类型包括单腔、双腔、三腔及多腔(2)有研究表明,随着管腔数目和多接头装置的增加,感染危险性增加。患者年龄与疾病(1)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免疫功能与CRBSI密切相关;(2)年龄≤1岁或≥60岁、急性、重症病人、较严重基础疾病、使

4、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减少、手术病人感染发生率高;细菌定植细菌在管腔内的定植也称为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无法长期留置的原因。(1)生物膜是细菌吸附于导管壁后,分泌糖蛋白复合物,是细菌相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2)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1)医护人员置管无菌操作与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置管后CRBSI的发生率。(2)操作时间过长、置管困难及穿刺部位的盲穿时最主要的相关因素(3)Connie等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置管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污染有关。CRBSI的诊断CRBSI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寒战和高热,体温平均高达39.5℃

5、,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有红斑、硬结、触痛或化脓。诊断标准:有留置静脉导管史、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5℃)、寒战,外周血像升高、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管端经半定量培养≥15个菌落/导管段,或定量培养≥10个菌落/导管段,具有临床感染迹象,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病原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颤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

6、染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需盖住所有头发;口罩–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菌罩单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最大化的无菌措施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2)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置管

7、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1)成人置管首先PICC,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2)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小儿:与其他穿刺点比较,股静脉置管发生机械损伤的几率低,感染率相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