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

ID:56045900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作者运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夺、有顺序地写下来。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观察细致入微,并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通过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

2、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特点的。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资料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相关资料1、板书“爬山虎”,师生交流(巴山虎,地锦,常青藤,常攀缘于墙壁或岩石上),(看图片)正因为它的这种善于攀缘的特性,它被作为绿化,观赏,以及装饰作用而被广泛种植.2、课题补充完整,读题。3、作者:叶圣陶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4、你想知道什么?二、学生字,读词语1、自由读文。1、自学生字,小组交流

3、。多音字:占铺3、读词语:占领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漾起叶柄触角紧贴蛟龙痕迹逐渐二、设问导读,整体感知1、理清写作顺序: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如何向上爬)分别是哪些段落?2、感受观察顺序?(观察要细致也要得法,由远及近)3、爬山虎的脚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1、整体感知: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叶子,脚)二、品读感悟,集体交流1、指导看图,(好看吗?)爬山虎的叶子,文中怎样描写的?读第2段,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品读,印象深刻的词语可作重点号。(如: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

4、留空隙。绍:因为重力原因,另外每片叶子都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1)小组内划,读,品,相互交流。(2)小组展评,感受叶子的美,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词语。(3)师补充小结: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这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有序,连续长时间(不几天,变成),2、接龙读3、4、5段,了解爬山虎的脚。(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静态样子)A划出相关句子品读。B小组交流。(位置,形状,颜色,感受细节描写,如比喻)C画一画,小组展评介绍。(1)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动态变化)A划出相关句子交流B小组展示:抓

5、住重点词句:触、变、巴、拉、紧贴(感受细节,语言的生动)一脚一脚C小结:感受作者细心地观察D补充:你还知道了什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枯萎,不留痕迹)一、拓展延伸,提升认识1、你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什么认识,没有脚就没有这么美的爬山虎。这一墙叶子背后,是爬山虎凭借嫩嫩的细丝,一脚一脚往上爬,默默用尽全身力气,又默默地萎去,牢牢支撑那一墙嫩绿的叶子,让我们赏心悦目。2、师小结:奉献创造美板书设计:叶均匀好看爬山虎的脚奉献创造美脚牢固上爬自主合作探究——《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吕献华今天,我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执教了一节语文课《爬山虎

6、的脚》。虽然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只是在尝试摸索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运用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搭起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架子了。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篇我就让同学们欣赏爬山虎,那一堵墙的翠绿,那穿上翠绿“衣裳”的楼房都让同学们惊爬叹山虎的美。随之我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通过质疑同学对爬山虎的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致盎然。这节课就这样开了一个好头。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就是小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两人自学生字,四人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点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参与面大大提高,人人都在动脑,动眼,

7、动手,动口,各个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每个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根据课文画爬山虎的脚这个环节,同学们十分积极,四人小组有的查书,有的执笔,有的补充,热闹而又有章法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不过这节课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比如小组展示中还有不够协调,发言不够积极,配合不够默契,语言表达上也需要下功夫。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极少部分学可能不爱交流,不爱发言,有小动作等,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教育和改善。另外有可能出现会说,会表现的同学一人包办的情况,但总得来说学生的

8、参与面比以前老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有的同学虽然胆子小,不爱在班级进行展示,但是在小组活动时还是积极参与了。不管交流讨论的结果怎么样,起码有了这样一个锻炼的过程对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是一个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