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doc

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doc

ID:56054051

大小:1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doc_第1页
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可忽视孩子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我所教授的《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

2、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设计时我希望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为此我设计了“精读课文,解决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和“研读课文,解决科学家是如何想的?”两大板块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去读课文,体会发明家的思想。当进行到“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呀?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读着读着,你的眼前

3、仿佛出现了什么呢?”时指名上台表演发明家与朋友间的那场激烈的比赛。在表演中学生轻而易举理解了“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提出“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学生的体会十分到位,再进行这部分的感情朗读时拿捏就十分到位了。发明家是如何想到将矛和盾合二为一,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将事先准备的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课文填写表格。这表格可是帮学生理清发明过程的法宝。学生一读文一填表很快就把那复杂的发明过程和矛盾各自的优缺点弄明白了。这一环节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也为他们在高年

4、段的自学做了铺垫。学文明理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本课学习即将结束之际,“畅谈感受,揭示道理”显得尤其重要。在揭示主题后,我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结合起来,到生活中去寻找“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的‘胜利者’。”并展开讨论“你有什么新想法?”将来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送回到生活中去。课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好长时间还对此篇课文津津乐道。我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谨记“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学

5、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