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

ID:56111238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9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_第1页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_第2页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_第3页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_第4页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对美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蔡元培先生在1930年答《时代画报》记者问时说道:“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塑、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

2、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来进行。  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促进感官完善  审美活动首先是通过人的感官来进行的,但仅有天生的生理机能上的感官,并不能感受到美。要感知美还必须有人化的感官,也就是作为社会的人的感官。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得十分清楚:

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那么,同样具有正常生理感官的人,其感受美的能力是不是一样呢?回答也是否定的,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人的感觉和非社会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天生自然的人体生理机能的感官必须经过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的锻炼,才能逐步得到完善。人的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

4、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拔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莺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

5、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2.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幻灯、录像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在运用这些图片、声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色彩、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

6、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等。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形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审美认识的程度。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审美对象的属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欣赏,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领略到更多的美。而知识和生活经验贫乏的人,面对同一事物,却往往产生不了美感,有时甚至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美感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种事物,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丰富学生的美感,

7、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1.要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必要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深意远的动人篇章,但其中有的课文涉及学生所不熟悉的生活,因而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如《春蚕》一课,塑造了一位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而日夜操劳的母亲形象。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蚕农生活的艰辛,他们还以为养蚕很好玩,因此很难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补充讲解一些历史知识和养蚕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中母亲养蚕的艰辛。  2.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喜欢却不一定熟悉的。如《放风筝》一课,是记叙儿童们放

8、风筝时欢乐的情景的,写得很美。学生虽然喜欢,但不一定都有放风筝的经历,因而不能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