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

ID:56116121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_第1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_第2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_第3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有效的结合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要改变观念,确立资源意识,尊重并珍视个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隐蔽一些个性的东西,而家庭生活却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同时,孩子在长期与父母的交往中,其智力的优劣与长短都会有较为充分的表现,父母因其特殊的身份和情感,对孩子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沟通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现实的可能。二、学校教学

2、脱离生活的倾向可以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中得到修正。教育教学的校家联合互动本来就意味着校内外、课内外的沟通,这样,学校教育的非情景化就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生活化得以纠正。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教学要善于吸收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积累,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智慧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提倡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书本上死的知识在生活的活水中涌动起来。三、校家间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保持一致。这里的所谓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指广义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狭义的则具体学科学习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理解的角度也有所差别,常常会出

3、现彼此脱节,甚至矛盾、音容的情况。校家结合,使得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的了解上达成了共识,为对学生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提供了前提保证。一、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不少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吃苦受累,禁不起挫折的考验;另一方面,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未能达到目标,就采取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的手段,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这些教育方式,都违背了教育规律,只

4、有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联系家长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让他们知道教育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对孩子尊重信任的同时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提高了自身修养,才会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调整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统一结合起来。二、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应经常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才能根据学生的实

5、际,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也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了解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向,及时及早地发现问题,与家长一道解决问题,使教育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前,而不是问题发生之后。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和家长不闻不见,缺少联系交流,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和家长取得联系,商量对策,这样的教育就显得滞后,也非常被动,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学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育。一、形式多样,创设联系良机。在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过程中,学校要采用多种联系形式,积极创设联系的良机。教师可以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家访,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详细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

6、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充分交换意见。除此之外,学校、老师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同个别学生家长交流其子女的一些教育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单纯只请家长“校访”来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唯一方式,而不去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情况,这样的联系形式太过于单向化,不能深入彻底地教育好学生。二、全面交流,切勿一味批评。教师在和家长的联系中,应注意与家长全面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的优缺点、学习生活与思想品德客观、真实

7、地告诉对方。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注意到他们的闪光点。向家长反映问题时,不要只抓住学生的短处,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不是,而是要把学生的情况作全面客观地分析,肯定他们的优点,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与家长一道找出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而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给家长难堪,只会让家长片面地看到孩子的不足,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内容、方式上进入歧途,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三、及时反馈,做好再次教育,教育有着连续性,学生身心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和不稳定性

8、。就学生某一方面的教育问题,学校和家庭取得了联系,采取了行动,但还要注意这并不是教育的终止,而是要做好再次联系的准备。“学生犯了错改正得怎么样;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是否依旧很高;小孩还内向吗;下一步我们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再次联系的内容。教师和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