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

ID:5613129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0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_第1页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_第2页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_第3页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_第4页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索  摘要: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和浙江省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面临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深入剖析杭州未来科技城的现状基础,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集聚等方面的思路,以及发展路径、举措方面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打造成杭州乃至全省高标准、高品质的产业新区、城市新区和创新发展平台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科技城;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40-03一、发展背景与基础12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重点联系的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是浙江省为吸引海

2、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而专门创建的人才特区,也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的核心区块。2011年创建以来,未来科技城根据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民企+资金+人才”发展模式,在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中独树一帜,一批批海外人才入园创业,一项项科研成果应运而生。如今,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各项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科技新城、人才特区、创新高地已初具雏形。(一)战略意义杭州科技城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全国央企及海外人才基地规划建设,为余杭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提升余杭区域竞争力,实现结构性赶超十分重要。一

3、是有利于改变总量偏低、后劲不足的现状。当前,余杭经济总量虽在省内排名前列,但呈现增速逐年趋缓,产业投资后劲略显不足,竞争能力有所减弱等现象。通过规划建设新的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形成大产业,进一步形成余杭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有利于提升产业平台的档次和水平。余杭现有高层次产业平台偏少、高端要素缺乏、发展潜力受限,仅有1个国家经济开发区,而省内外发达县(市、区)大多具有两个以上的省级发展平台。纳入省级战略及全国四大人才基地后,未来科技城档次将大幅提升,吸纳和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有利于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目前余杭新兴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上市企业不多,更缺乏具有

4、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通过打造大平台,吸引新产业,有利于推进余杭产业转型升级。(二)现状基础12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余杭区西部,紧邻杭州主城,是杭州西部目前最具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块,规划面积为11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域为35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底,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375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7名,省千人计划32名。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193家,服务业企业495家,2012年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307亿元,财政总收入30.5亿元,目前已引入阿里巴巴、恒生电子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142个海归研发项目已有52个进入产业化

5、阶段。区域内及周边集聚了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较好基础条件。杭徽高速、02省道、文一西路和将建的杭长高速及规划的地铁5号线等通道,将进一步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区位、环境、人文、科教和产业等基础优势明显,具备打造高层次平台的现实条件。二、发展定位与目标(一)发展定位一是总体定位。一个成功的科技新城在建立之初首先要找准定位12,由于未来科技城具有环境区位交通的独特优势和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机遇,定位必须既高又新,如: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高端集聚、特色鲜明

6、的杭州经济新引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一流的国际化科创新城等。二是功能定位。根据总体定位,明确功能定位,从单纯的经济功能向创业创新、产业集聚和宜居宜业的科创新城转变,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突出城市的协调配套,确立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两位一体的定位。未来科技城应定位为:大杭州的现代服务业新空间,杭州大都市乃至长三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区域性总部基地等,并且是城市与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未来科技城建设初步成型,创新引领作用初显成效,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完善,研发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核心产业初具规

7、模,总部基地、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取得较大突破,打造二、三产融合发展的2.5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辐射带动广的高标准产业平台和城市功能优、生态环境美的高品质都市新区,力争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发展思路与途径(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提升集约发展水平12依托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等载体,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形成科技研发产业集群,成为高层次知识型产业孵化区。依托智力密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势,以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要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未来科技城内国家级基地拓展区为载体,大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