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

ID:56160096

大小:10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7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_第1页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_第2页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_第3页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_第4页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农学论文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河南科技学院资环学院植保系,河南新乡453003)摘要:2013年从河南省4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z对分离岀的140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但各小种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O小种是河南省各玉米产区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且在豫南分布最广泛,其次是C小种和S小种,T小种的比例最小。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

2、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生理小种;鉴定;致病力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U4(2015)07・1603-03D01: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18玉米小斑病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1,2L近几年,由于抗病品种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玉米小

3、斑病逐渐成为河南省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甚至无收。小斑病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鉴于玉米品种的细胞质类型分为T型、C型、S型和正常N型4种,按照对不同细胞质的专化性,通常把小斑病菌也分为T、C、S和O等4个小种。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报道玉米小斑病的O、T两个小种[3,4]z我国于1974年提出玉米小斑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1979年朱贤朝等[5]提出我国的玉米小斑病菌存在与美国类似的0、T这两个生理小种,并且认为T型小种在我国广泛存在。1981年罗畔池等[6]提岀将中国

4、的玉米小斑病菌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1982年黄梧芳等[7]将我国的玉米小斑病菌分为6个小种,1989年魏建昆等[8]证实中国存在C小种。2005年孑L令晓等[9]鉴走了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2010年王利智等[10]对云南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O、C、S和T小种均有分布,O小种是优势小种。河南省玉米栽培面积大,小斑病发生严重,有关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结构目前还不清楚。为了指导玉米抗病育种和品种布局,本硏究开展了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硏究及群体结构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病

5、原菌的采集与分离2013年采集了河南省豫北、豫南、豫西和豫东4个地区的玉米小斑病病叶标本,采用组织分离和保湿培养的方法,在双目扩大镜下分离单抱菌株,共获得140个玉米小斑病菌株.分别为含有C、S、T型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的4份同核C103自交系,即C103C.C103S.C103T和C103N,由河南科技学院玉米硏究所提供。1・3生理小种鉴定将从各地采集分离到的玉米小斑病菌菌株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产抱时,进行单胞分离。将经单抱纯化的小斑病菌接在PDA+玉米汁液培养基上,于25°C培养箱内培养。将具有T、C、S、N不同

6、细胞质的鉴别寄主分别播种于花盆内,每盆15粒种子,保苗10株。待玉米长到4~5叶期,将在PDA+玉米汁液培养基上培养10d的玉米小斑病菌加入少量含5%。吐温・20的无菌水刮洗,双层纱布过滤,配成浓度为1x104/mL的孑包子悬浮液,用喷雾器喷雾接种。接种后,将育苗盘移入25弋、相对湿度90%以上的接种室中,保持黑暗24h后,转入同一温室接受自然光照。4~7d后调查发病情况,测量病斑大小,记载病斑类型”确定生理小种类型。1・4鉴定标准小种命名及致病力强弱标准参照孔令晓等[9]的方法。玉米小斑病病斑类型分为萎着型病斑和坏死型病斑,

7、每一类型细胞质玉米调查25个病斑,分别测量病斑的长和宽,计算平均值。T小种:在T型细胞质不育系上,病原菌所致的病斑为萎鳶型病斑,病斑的长和宽明显大于在C、S型细胞质不育系和正常细胞质自交系上的病斑。C小种:在C型细胞质不育系上,病原菌所致的病斑为萎鳶型病斑,病斑的长和宽明显大于在T、S型细胞质不育系和正常细胞质自交系上的病斑。S型菌株(对S型细胞质致病力强的菌株):S型细胞质不育系上,病原菌所致的病斑为萎蕎型病斑,病斑的长和宽明显大于在T、C型细胞质不育系和正常细胞质自交系上的病斑。O小种:在正常细胞质自交系上,病原菌所致的病

8、斑为萎鳶型病斑,病斑的长和宽明显大于在T、C、S型细胞质不育系上的病斑,或在T、C、S型细胞质不育系上的病斑和在正常细胞质自交系上的病斑大小差异不明显。强致病力菌株:在T、C、S、N不同细胞质的鉴别寄主叶片上所致的平均病斑长度大于或等于6mm。中致病力菌株:在T、C、S、N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