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

ID:5616585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_第1页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_第2页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_第3页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_第4页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英国工业化教训和其对我国启示  摘要:工业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化进程成败的关键,世界许多国家已经作出了尝试和实践。其中,英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瞩目成就的典范,然而,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通过分析英国工业化的特点、代价,总结了英国工业化代价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而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科学之路。关键词:英国工业化;特点;代价;启示中图分类号:F414;F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78-03一、英国工业化的特点(一)从英国工业化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来看10英国工业化

2、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的英国以世界主要列强的角色活跃于国际舞台。早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可以说,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殖民地的赤裸裸的掠夺。英国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工业化起步早,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贸易和世界工业的领先和垄断地位,成为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因此,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始终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在殖民地掠夺财富和占领市场,并在世界范围内赚取市场垄断利润。(二)从英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方式来看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过

3、程的基础在国内是对农民土地的暴力剥夺。英国历史上多次进行的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英国在逐渐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的同时,为其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英国对外进行的海盗掠夺、殖民剥削和奴隶贸易,为其积聚了巨额财富,积累了大量资本,为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从英国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看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动力在英国内部。英国工业化前的近300年中,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衰落,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不断集中;由于“三个伟大的杠杆”,特别是“蒸气机

4、的利用”及一系列技术发明,推动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剩余价值增加。在工业发展中,中小型工业不断破产,大型工业通过兼并使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英国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本国工场手工业的集中发展和工业革命。二、英国工业化的教训10(一)工业化以牺牲农业为代价10工业化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的变革和支撑。总体而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特别密切,彼此推动。然而,当工业化和现代化接近完成之时,曾经作为强有力经济杠杆的英国农业却被无情地“牺牲”了。19世纪30—40年代

5、,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巨大发展。这时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商业资产阶级对此欢欣鼓舞,纷纷要求改变国策。早在1820年,伦敦的商人团体就曾督促政府“如果能使进口那些有关国家的土壤、气候、资本和工业最适合生产的产品,并从我们自己国家适合生产的商品出口以作支付,那么对外贸易将极利于国家的富足和繁荣,摆脱限制的自由贸易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国家资本和工业的最佳方向。”①极力主张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执政党为维持其统治,以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为重。于是,他们相继按照区域比较利益观点而实行帝国内部的区域分工,牺牲了对本土具有重要意义,但成本较大、经济

6、利益较少的农业部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萎缩。“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②很显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直线下滑趋势。19世纪后期,随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英国农业不仅衰落,而且一直陷于困境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对外交通的部分中断,英国国内农产品供应极为缺乏,农业的衰落及对国外市场严重依赖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暴露得异常充分。这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本国农业的发展,并

7、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战争结束后,由于对外交通的恢复以及20年代长期农业危机引起的农产品价格猛跌,使得英国政府改进农业的努力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粮食供应问题空前严重,迫使英国政府再次采取措施刺激农业生产发展,并试图从发展生产着手逐步改变自己在农业上的不利处境,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但成效不大。直至今日,如何振兴农业仍成为英国历届政府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二)工业化以社会两极分化为代价10在工业化来临之前,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只能维持人的基本需求,社会财富的总量极其有限。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