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

ID:56174419

大小:2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0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_第1页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_第2页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_第3页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_第4页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七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新课标 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七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特性,归纳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2.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4.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浓硫酸的特性,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设疑推进●教学用具投影仪、培养皿、大漏斗、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石蕊试纸、火柴、纸片、木条、点滴板、棉花、铁架台、带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镊子、剪刀、酒精

2、灯、品红试纸、烧杯。浓硫酸、稀硫酸、蒸馏水、胆矾、氢氧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稀盐酸、稀硝酸。●教学过程[趣味实验]将一张空白无字的纸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地来回移动,一会儿,纸上神奇地出现了黑色的字迹,是火焰写的字吗?[引言]是浓硫酸所为。老师预先在干净的白纸上蘸稀硫酸写好了字样。由于稀硫酸是无色的,所以纸上几无痕迹。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小心烘烤,水分很快蒸发,纸上稀硫酸变成了浓硫酸,进而出现了大家看到的现象。那么,这是由浓硫酸的什么特性造成的(脱水性)?下面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它的特性。[板书]一

3、、浓硫酸的特性[提问]浓硫酸溶于水有何现象?[回答]放出大量的热[投影演示]如右图,在一盛有浓硫酸的培养皿上罩一对口吻合的大漏斗,漏斗内壁上贴上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把吸足水的胶头滴管通过漏斗管插入漏斗中至接近浓硫酸的液面,再将水注入,观察。[现象]液面立即沸腾,飞溅液滴使漏斗壁上的石蕊试纸上出现红色斑点。[分析]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其密度比水大,当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时,会导致液面沸腾,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造成事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操作规则。[设疑]为避免上述情况,请同学们设计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以配制体积比为1∶5的硫酸溶液。[板书]1.浓

4、硫酸的稀释[师生评价总结并板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规则可概括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轻轻摇(或及时搅)。[学生实验]在一试管中注入5mL蒸馏水,然后慢慢地沿试管内壁倒入1mL浓硫酸,轻轻振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溶液留作后用)。[过渡演示]取一根火柴,在火柴头和火柴杆上用胶头滴管滴上浓硫酸,观察。[现象]片刻后,火柴杆变黑,火柴头着火燃烧。[分析]火柴杆变黑,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使之炭化。火柴头之所以燃烧,是因为浓硫酸与火柴头上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强氧化剂,同时,也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放热,从而引起火柴头的自发燃烧。[板书]2.浓硫酸的脱

5、水性和吸水性[设疑]稀硫酸有无吸水性和脱水性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对比浓稀硫酸。备用物质:纸片、木条、胆矾、浓硫酸、稀硫酸。[引导]实验操作尽可简约且便于对比观察,那么,用什么样的仪器呢?[师生评价总结]采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学生实验]在一白色点滴板的不同孔穴中分别放入小纸片、小木条和少量CuSO4·5H2O,分为两组,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滴入浓硫酸后,纸片、木条逐渐被腐蚀变黑,蓝色胆矾逐渐变灰至白色固体,滴入稀硫酸后,纸片、木条无明显现象,胆矾溶解,仍呈蓝色。[分析]纸片、木条均是含碳、氢、氧的有机物,遇浓硫酸,可将其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

6、成比脱去而变黑,胆矾属结晶水合物,浓硫酸吸收结晶水并与之形成稳定的水合物,使蓝色CuSO4·5H2O变成白色无水CuSO4。[投影板书结论](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某些含C、H、O的有机物脱水炭化。(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吸收结晶水和自由水。(3)稀硫酸无此性质。[问题讨论]由于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和脱水性,因此它对皮肤有强烈腐蚀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若不慎在皮肤上沾上了浓硫酸,该如何处理呢?[生]迅速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可涂上碳酸氢钠溶液。[追问]能否涂上氢氧化钠溶液呢?为什么?[生]不能,因为NaOH有强腐蚀性。[补充演示]在一试管中放入少量白色

7、无水硫酸铜粉末,然后滴入浓硫酸,观察有无颜色变化,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观察。[分析]白色无水硫酸铜在浓硫酸中不变蓝,再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反应由慢至快,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沸腾,反应结束后,溶液呈蓝色。[讨论](分组进行)解释以上现象。[解释]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并放热,反应过程中也有浓硫酸水化时放出的热,所以溶液沸腾,最后溶液呈蓝色,是因为CuSO4溶于水的缘故。该实验,体现了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及其热效应以及浓硫酸吸水放热的性质。[说明]实验时,由于所加氢氧化钠的量的原因,可能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出现在H2S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