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

ID:5617710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_第1页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_第2页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_第3页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_第4页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子商务对道德异化和对策思索  【摘要】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在《大趋势》这两本著作中就预见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其后的30多年间,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最近的15年里,电子商务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电子商务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的经济景观,成为了市场经济繁荣的一项重要指标。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使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使财富被重新定义,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也使人们的生存观念和交

2、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是人运用数字技术、把电脑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起来而创立的空间,它不同于精神空间,也不同于物理空问,而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由于它的存在,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人们的存在观念和交往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社会;网络伦理;道德异化一、网络社会对道德的异化(一)网络社会的自由性容易导致道德相对主义7网络社会的匿名性预示着其成员身份获得过程不再受各种现实身份区分的限制,也没有现实社区那样复杂,这就消解了传统社

3、会中的权威地位和等级属性,使得网络社会具有较现实社会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它体现在网络社会成员来源的广泛、信息来源的广泛,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国的广泛。自由和平等正是创立互联网的先导们所倡导的精神,但是也正是这种空前的自由和平等影响着互联网的安全。虚拟身份和虚拟角色有效的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和顾虑,人们可以更加开放地以真实的自我进行网际交往和网际活动,可以挣脱现实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以不同的身份、角色、个性甚至性别跟不同的异性在网上海阔天空地“神侃”或者谈情说爱。互联网为人们“说真话”和“撒谎”大开方便之门。(

4、二)网络社会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容易引起伦理道德冲突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特点,正在动摇传统社会道德的基础。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以信息技术领头的“后工业文明”或称“信息革命”的三次“浪潮”。7在全球性的国际互联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电脑参与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会,与各种各样的“网民”进行交往。网络交往面的急剧扩大,交往层次的增多,交往内容的日益丰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日益丰富复杂化了。当下,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使人们很容易在网络

5、社会中交流,造就了网络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道德观念并存。其结果就是,道德的多元性导致道德冲突等问题的产生。(三)网络中道德关系的虚拟性使得伦理道德约束呈现弱化在虚拟世界里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些数字和符号,人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人的本性也摆脱了各种世俗的压力而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网民在其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辩护。网络社会因此面临着道德评价体系的缺失,个体在其中的行为很少会被人评价,即使有评价,其道德约束力和社会压力也极其有限的。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

6、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与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关系的虚拟化使其道德关系也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使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愈渐朦胧。二、引导形成网络时代新伦理道德(一)继承中国传统诚信观念7中国古代,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注意到道德在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管仲虽先把“礼、义、廉、耻”视为治国的“四维”,强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后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道德教育都非常强调教人知耻、诚信。“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者是基于人性而实现品德修养的基础,包括爱亲仁人、不自欺、不欺

7、人;孔子曾把“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遵循人的本性,发扬善端,通过好学实现“知”,努力笃行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上追求。这种把“诚信”、“知礼明耻”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善恶评价标准,在构建网络伦理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构建网络伦理建设原则之一的“无害原则”方向是一致的,但却比“无害原则”标准更高,要求人应该发扬善端,“无害原则”仅要求任何人的网络行为对他人、对网络环境至少是无害的,这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是网络伦理的底线伦理。(二)强化社会

8、舆论的道德评价社会舆论是一定范围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