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研究.doc

民俗文化的研究.doc

ID:5618983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民俗文化的研究.doc_第1页
民俗文化的研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的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俗文化的研究 组员: 董攀崎张娉婷王之杨晓畅汪登叶佳庆指导教师:许月军               民俗学是研究民俗、民风、民情的一门科学,是一种民间文化。我国当代的民风、民情,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情融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

2、力和智力支持,民俗、民间文化的研究不可或缺。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现代社会在民俗文化领域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

3、精神要素。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其文化内涵更是丰富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

4、“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丰富了民族内涵,充实了民族精神,更曾强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从夏朝到现在,民俗文化不断在人文实践与交流中形成,节日,人蕴,民族精神,饮食,艺术……无不展现出中化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的特色。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不只是中国,就是世界所有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由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进化而来。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

5、、二月二、清明、端午、乞巧、7月15、中秋、重阳、十月一、腊八、祭灶等等,外国的愚人、情人、鬼节、感恩等等。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当今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越来越不重视,让许多民俗文化都消失了,我们需要对此重视起来,加强保护措施。虽然中国的一些民俗文化有陋俗陋习,如重敛厚葬,办丧事大操大办,请和尚做法事;清明节烧纸钱;念经布道;小节日放大型鞭炮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

6、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民俗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的载体,它是中华文明传统、传承的桥梁。有了它,华夏民族就有了根基、就有了自我、就有了底蕴、就有了传承。        民俗文化,深深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从民俗文化出发,把中华民族的优良民蕴带给世界,让中华民俗文化渊源流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