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ID:5619020

大小:4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2-20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_第1页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_第2页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_第3页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_第4页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生态城市是美丽中国的坚实载体。从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来看,城市间分离严重,中部地区城市明显占优,而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堪忧。必须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规划,积极稳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美丽中国之路。[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城市;生态能力[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3-0077-06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

3、7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落下大量生态创伤,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合理抉择,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划时代意义。“美丽中国”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

4、念和终极目标,建设生态城市是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载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一、美丽中国视阈下生态城市现状审视总体上,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表现在城市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在退化,噪音污染的增加,自然栖息地的碎化,历史记忆的消失,城市景观的同化。17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9%和10.2%。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Ⅴ类

5、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为27.4%和11.3%。其中滇池为重度污染,洪泽湖为中度污染,太湖、巢湖、洞庭湖为轻度污染。其它29个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有6个湖泊为重度污染,有11个湖泊为轻度污染(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从空气质量来看,部分城市被严重污染。2013年初以来,肆虐的雾霾天气笼罩中国大部分的省市,影响了1/4的国土面积和6亿人的生活。北京等地甚至出现PM2.5指数超过500微克/立方米的严重大气污染现象。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数据,世界上空气污染程度最高的20个城市中

6、有16个在中国,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1]。从水资源来看,缺水严重质量堪忧。目前全国657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从地市级行政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占40.5%;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占16.8%。从187个城市有连续水质监测数据的监测点来看,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占19.4%。从三废的处理来看,综合处理率仍有提升空间。2011年全国废水(含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约为72%,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为6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部分企业的污染物没有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就任意排放,部分地区还处在严重的偷排、漏排现象。17从区域声环境质量,噪声污染源尚未完全控制。环保部监测的316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城市占3.5%,二级占75.9%,三级占20.3%,四级占0.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从城市特色来看,部分城市失去历史记忆。很多城市一味地追求城市美化亮化,打造人工复合系统,破坏了原有城市水系、植被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缺乏协调。在一拆一建中,城市被

8、格调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绝大多数城市绿地的生态结构比较单一,城市越来越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特色。从环境地质来看,河道地面过度硬化现象普遍。河道、地面的过度硬化导致自然承载力下降,城市的生态稳定系统受到挑战。如导致滞留地面的雨水造成雨季积水严重、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水体生态系统自净功能下降等。二、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1.指标选取17生态城市从其内涵上说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可靠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