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

ID:5619805

大小:3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_第1页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_第2页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_第3页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_第4页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现状和局限性  【摘要】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血凝块的黏弹性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过程与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力学原理绘制成图像就是血栓弹力图(TEG),TEG反映了全血的凝血与纤溶能力。通常不超过30minTEG就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纤维蛋白溶解;体外循环;抗凝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8.055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描记的凝血全过程的图像,1948年德国Harte博士最早描述

2、血栓弹力图,当时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指导术中成分输血、高凝及低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患者的救治以及凝血机制的研究。1血栓弹力图简介1.1TEG设备工作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由一次性烧杯、自由悬针及与之相连的扭丝组成。检测时将0.36mL血标本沿杯壁缓慢加入已经预热至37℃的烧杯中,并以4°45′角、1转/108s的速度旋转烧杯。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烧杯壁与扭力丝之间发生聚集反应逐渐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因自身黏弹性变化导致的机械阻抗变化通过自由悬针记录在电脑上,与对应的时间构成函数关系绘制成图像,

3、即为TEG[2-3]。目前TEG主要有普通检测、血小板图检测和肝素酶对比检测。1.2TEG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1)R-凝血反应时间,从加入血标本到检测出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形成(描记图振幅达到2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3~8min。(2)K-凝血形成时间,从凝血开始即TEG描记图振幅2~20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1~3min。(3)α-Angle角-凝固角,从血凝块形成点即R时间终点向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度,正常值53°~72°。(4)MA-最大振幅,指曲线垂直面的最大宽度,反映血凝块绝对强度,正常值50~70

4、mm。(5)LY30-MA值达到30min时减少的百分比,反映纤维蛋白溶解速度,正常值0%~8%。(6)CI-凝血指数,正常值-3~+3。(7)F-从MA至振幅恢复为0所持续的时间,反应纤溶速度[4]。1.3TEG诊断标准(1)R>10min诊断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R4min和/或α-Angle73°诊断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3)MA72mm诊断为血小板功能增强。(4)LY30>8%诊断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5)CI3诊断为高凝。(7)F比值  2.2.4TEG指导体外循环后抗纤溶药物的应用8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主要

5、有三种:赖氨酸拟似物氨甲环酸(TXA)、ε-氨基己酸(EAC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麻醉医生可根据TEG指导按需应用,不必预防性应用。至于体外循环中应用哪种更有效没有明确共识,许多作者认为TXA和EACA比抑肽酶更合适,因为三者临床疗效相似[16],而TXA和EACA价格更有优势。2.3在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大量输液导致血液稀释,创伤性应激激活凝血系统、全身炎症因子及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内环境紊乱等引发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1]。应用TEG可随时判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帮助

6、发现并及早纠正凝血功能障,避免恶性循环。TEG参数综合反映全血凝固的连续变化,可根据不同凝血功能障碍制定特异性治疗方案,尽力发挥生理性止血作用;纠正已紊乱的凝血功能,使止血过程恢复正常;减轻包括ARDS、MOF在内的免疫炎症并发症的程度,改善预后。有报道根据TEG指导按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1∶1∶1输注的方案对纠正凝血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时有效[17]。2.4高凝状态、低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8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发生深静脉血栓、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并发症几率明显增加[18-19]。TEG对血栓发生有重要预测作用。MA值增高,发生栓塞的几率

7、明显增加,常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利用TEG监测凝血状态的动态变化,使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既达到最大疗效又尽可能避免出血。对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低凝状态疾病的治疗也可起到指导作用。2.5评价PCI术中普通肝素效果经皮冠狀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普通肝素(UFH)因其起效快、半衰期短、抗凝作用易于逆转成为导管室内抗凝治疗的首选药。但其治疗窗窄、抗凝效应变异性大需要动态监测抗凝效果,目前床旁ACT监测应用最为广泛。而ACT结果受UFH剂量、血液稀释、血小板数量、温度影响

8、,难以精确反映UFH疗效[20]。TEG反应时间(TEG-R)可作为是否有UFH抵抗和全面了解出血情况的良好指标。2.6评价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对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