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

ID:56217195

大小:336.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1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_第1页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_第2页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_第3页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572014.03、、、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李荣华摘要:秦汉时期,中原社会形成南土卑湿环境恶劣的观念。此观念的形成是南方社会的现实状况与中原社会的主观认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中原地区相比,南方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环境湿热,沼泽湿地广布,疫病流行。中原社会受卑湿之地不适宜居住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甚至夸大南方卑湿的环境I'~-J题,以此显示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突出中原社会的区位优势,展现出对南方社会的地域歧视。关键词:秦汉;中原社会;南方;卑湿;地域歧视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0-8691(2014)03—0157—04秦汉时期,随着全国统一,在南北交往过程中,恭《广志》中说“北方地厚”[‘都,咖。葛洪《抱朴子中原社会形成南方卑湿环境恶劣的观念。于赓哲先·登涉》记载“中州高原,土气清和”。颜之推《颜氏生把“卑湿”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从中古时期族群边家训·音辞》则说“北方山川深厚”。北方即黄河中界变动的角度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下游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其中,属于第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环境一经济一社会三者的互动二地形阶梯的黄土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势较

3、探讨这一观念的形成原因,并以此求教于方家。高,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属于第三级地形阶梯的华北平原,由黄河、海河等河流所携带泥沙堆积而成,一、中原社会对黄河中下游部分卑湿之地的认识由于这两条河流含沙量非常大,使得这一地区土层根据现代科学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暖温深厚。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虽然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总体上来说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8~14oC,一月份气温0一一10~C,气温但是,这一地区也有地势卑下的地方。先秦时期,人Et较差、年较差很大,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冬春干旱,们就认为这些地方不适

4、宜居住。《左传》成公六年夏季多雨。历史地理学者在研究秦汉时期的气候时记载,晋景公打算迁都,征求大臣的意见。诸大夫们指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与现今虽然有一些差认为郇、瑕氏一带可以居住,“必居郇、瑕氏之地,沃异,但是并不显著‘m。当今科学研究成果有助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但是韩献子以为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情况,不过,古人也不可,他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有他们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切身感受。《黄帝内经素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腿之疾。不如新问·五常政大论》中载:“西北方,阴也,阴者其

5、精奉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于上,故左寒而右凉。”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以温凉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盐,国之宝也。国饶,为主。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郇、瑕氏即在对地貌的认识上,这一时期的人们认为北方今天山西解池一带,地势卑下,环境恶劣,疾病流行。土层深厚。《论衡·儒增篇》中说“河北地高,壤靡相反,新田(今山西侯马)一带地势较高,环境干燥,不干燥”。秦汉以后的人们也持相同的看法。郭义而且,河水能够带走各种污秽杂物,疾病较少,有利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

6、关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项目号:13JZD03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荣华(1978一),男,历史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讲师。5/南祜:计学于人的身体健康。即使郇、瑕氏一带资源丰富,可以也有卑湿之地,它们不适合居住,如果长期生活在此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但是它不是最佳的居环境中,易患湿痹。住环境。最终,晋景公同意并采纳了韩献子的意见,二、中原社会对南方卑湿环境的认识迁都新田。《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记载:“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日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相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7、,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居,请更诸爽垲者。”在齐景公看来,晏子居住的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O℃,一月方不仅吵闹,而且低洼狭小、湿气较重,因此,必须选平均气温0~8℃,年降雨量在800~1600ram之间。择较为高爽的地方居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晏子的华南属于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C身体健康。以上,一月平均气温10cc以上,年降雨量大于到了秦汉时期,人们依然认为黄河中下游部分1600mm。根据今人的研究,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地区环境卑湿,不适宜居住。《汉书》卷28上《地理区以暖湿为主,气温略

8、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志》中记载秦代襄邑(今河南睢县)立城的原因,“襄大;华南地区气候较为温暖J。在时人的认识邑宋地,本承匡襄陵乡也。⋯⋯秦始皇以承匡卑湿,中,也能看出南方湿热的环境。《黄帝内经素问·故徙县于襄陵,谓之襄邑”。《史记》卷58《梁孝王五常政大论》中说,“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世家》中《正义》引《括地志》中记载汉文帝封其子于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