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

ID:20449146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0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_第1页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_第2页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_第3页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_第4页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说法,这一观念在中古时期非常盛行,当时人们普遍对南方的生存环境心存畏惧。对于这种观念的形成,萧璠先生曾经从南方的地理条件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加以解释。而于赓哲先生认为,中古时期南方风土恶名主要体现了北方主流文化圈对南方的想象与偏见,所谓南土卑湿不仅是地理环境问题、疾病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本文拟对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由来及其演变做一解读,以期有助于对这一观念的正确理解。  一、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观念的由来  古代江南的概念复杂而多变。在司马迁的时代,江南可以泛指整个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史记秦本纪》载:

2、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同书《秦楚之际月表》载:秦亡后,义帝徙都江南郴,郴即今湖南郴州,已接近南岭。《绛侯周勃世家》载:吴楚七国之乱失败后,吴王刘濞败走,保于江南丹徒,丹徒在今江苏南部。长江中下游江以南地区地势低平,雨量丰沛,河湖密布,素来有水乡泽国之称。《尚书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淮、海惟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泥在古代是指水与细土的调和。《释名释丘》:水潦所止曰泥丘,其止污水留不去成泥也;《广韵齐韵》:泥,水和土也;《易震》震遂泥,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坤土得雨为泥。荆州、扬州的土壤在先秦被称为涂泥,必

3、然是因为水分含量非常高,以致潮湿如泥。《水经注沔水》也记载: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可见,江南卑湿中的卑湿其实是对长江中下游江以南地区地势低下、气候湿润的客观描述。而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将卑湿与丈夫早夭联系在一起。对于江南的卑湿环境,秦汉以来人们长期普遍心存畏惧。《史记屈贾列传》载: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载:舂陵侯刘仁以舂陵地埶下湿,山林毒气,上书求减邑内徙。同书《马援传》载:马援之子马防坐徙封丹阳,防以江南下湿,上书乞归本郡。《宋书良吏传》载:阮长之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年老,非所宜,辞不就。《梁

4、书王亮传》载:王亮出为衡阳太守。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这种对江南地区的畏惧心理,主要来自人们对于卑湿环境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因为不仅是对于南方的卑湿环境,事实上,对于北方的潮湿环境,古人也是努力回避的。《左传》成公六年载:晋人准备迁都城于郇、瑕氏之地,韩献子反对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孙子兵法行军篇》也说: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  

5、人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相对容易患病。前引《左传》郇、瑕氏土薄水浅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这里提到的沉溺为风湿病,重即今肿字,膇意为足肿,应该是就是传统医学所谓脚气。这类疾病往往是由于地下暑湿之气上升,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医心方》卷8引《拯要方》说:因居卑湿,湿气上冲,亦成脚气。风湿、足肿中古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较为普遍的疾病,长沙出土的走马楼吴简中便有不少肿足的记录,如妻大女黄年廿四肿两足,妻大女□年廿五算一肿两足复。《三国志吴书朱然传》记载:魏攻江陵,时(朱)然城中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魏书岛夷萧衍传》记载:自(侯)景围建业,城中多有肿病,死者相继。同书《僭晋司马睿传》称:东晋

6、地既暑湿,多有肿泄之病。南方不仅多雨潮湿,而且气候炎热,河床纵横,给各种病原体和作为疾病感染媒介的蚊虫等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条件,因而是疫病的多发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辛追尸体的肝脏、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中均发现了成堆的血吸虫卵,每堆虫卵数目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最多可达100多个。研究者认为,她可能就是因为在受污染的疫水上泛舟游玩而感染了日本血吸虫的。江陵凤凰山汉墓古尸的肝脏组织中,也检查出了较多的血吸虫卵以及人鞭虫卵、绦虫卵,反映了这种流行病当时在南方比较普遍。《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注引《傅子》,曹操在给荀彧的书信中曾提到: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洛阳伽蓝记》卷2

7、景宁寺条载北魏杨元慎评价说: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蛰,攒育虫蚁,壃土瘴疠。当时北方对南方的征战,便多次受困于暑湿可能导致的疟疾流行。《后汉书马援传》记:马援南征武陵蛮夷,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晋书文帝纪》载:司马昭谋划伐吴、蜀的先后时指出吴国南土下湿,必生疾疫。《魏书崔浩传》载:崔浩以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草木深邃,疾疫必起,劝阻拓跋焘讨伐南朝。男少女多是历史早期对于南方地区的普遍印象。《周礼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