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

ID:56218677

大小:332.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1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_第1页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_第2页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_第3页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5期(总第塑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杨祥禄乔谦(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或看法,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难以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堪忧。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人的属性、人的价值、教育的旨归诸方面。应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积极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思想

2、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14)05—0080—04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也有消极方面,其主要表现在:识或看法,它既包括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第一,没有真正理解生命本身的含义。大多态度,也包括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定。生命观教数学生对生命相关知识缺乏系统了解,对生命来育是以生命为核心,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引之不易没有切身体会;对生命个体的诞生、发展知导其认识生命的价值,升华生命的自觉意识,培养之不多;对于死亡的认识仅停留在是生命结束这

3、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和对社会的关爱情怀,形个粗浅层面。第二,对生命的珍惜意识不强。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人类应该爱护生命,但成正确的生命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是部分学生仅局限在珍爱自身生命,对他人、他物生担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的生命却态度淡然。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轻视生命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的行为持否定的态度,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任]。他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生命,怎样理解生意识到残害生命等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更没命进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生命观,本文对此进

4、行有意识到漠视生命会给至亲至爱的人带来难以弥了相关研究与思考。合的伤痛。第三,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会。1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问题提出虽然大多数大学生生活目标比较明确,能够清晰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生命是人类进行一切地认识到生命个体的价值。但是不排除少数学生活动的物质前提与基础。只有保持生命的客观存对生命价值持怀疑态度,空虚迷茫,难以找寻到生在,人类个体才能在社会中存在体现生命的价值活本真的意义所在,往往得过且过、消极度日,终与意义。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科日无所事事。第四,出现生命责任感物

5、质化、自私学认识,当在感情、学业、就业等问题上遭遇挫折化倾向。在生命责任感方面,大多数大学生认识时,往往会有伤害他人乃至于自杀的事件发生,生到生命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责任,敢于承认自己命意识淡薄现象日益严重。纵观当代大学生生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然而,在社会主义市观的现状,既有积极方面,如其主流群体能够确立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坚定的人生信仰,树立崇高而远大的人生目标与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个别大学生忽视了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拥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

6、实现,在难以满足强烈的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JS13—033。作者简介:杨祥禄(1964一),男,四川成都人,高级农艺师,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四川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与宣传思想教育研究。乔谦(1986一),女,四川米易人,法学硕士,四川旅游学院思政部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80·2014年第5期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个人欲望的情况下,表现出对生命极端不负

7、责任上认识死亡,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亲的态度,甚至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人、对待他人的死亡,排除恐惧和焦虑。同时,消分析上述消极现象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除长生不老、生命轮回等伪科学认识。海德格尔因素外,还有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忽认为,死亡乃是人走向终结的存在,它贯穿或伴随视、社会教育的不给力和学理研究的不足等。加着人的一生;人的存在乃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这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我是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直接价值所在。国生命观教育在2O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关注。2.2正确对待

8、生命、生活和人生1997年,台湾地区陈英豪首先提出了“生命教育”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情感极不稳定,易受环这一概念,随即开始推行生命观教育。就死亡课境变化和人际群体的影响出现心理困惑。大学生程开设来说,台湾地区也是最早进行探索的(“生生命观教育要让大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死的探索”选修课1994年在台湾大学开设,该课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既有欢乐、幸程开始于台湾大学)。1998年,台湾地区制定了福,也必然有艰辛、痛苦,面对环境、面对生活、面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