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

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

ID:56227808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1页
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新授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主要渠道。我校的几位历史教师在总结近一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我校历史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模式。今天展示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模式名称:“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基本框架:①导入新课②自学释疑③合作探究,拓展思维④训练巩固⑤延伸迁移⑥课堂小结。基本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具体的方法有设问式、启发式、承前式、活动式、情景式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2、自学释疑。新的历史

2、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问题。因此,课堂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表现就是自学。(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①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②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

3、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③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一般是十分钟,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2)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做过细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中差生,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个别解决,典型问题在后教中再重点讲评。3、合作探究,拓展思维。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就决定了合作探究,拓展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部分,这一阶段运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

4、成败。它既是全面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引导、探索、质疑等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前后跨度大,思维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学解决确实有困难的问题,整理知识体系,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逐步达到目标。4、训练巩固。根据艾宾洛斯的遗忘曲线,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在做这一环节是,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 可以通过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抽背等方式完成,

5、以求强化概念,巩固记忆。(2)保证学生练的内容和质量、时间,题目考察的内容既要覆盖全部知识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保证练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3)保证练的形式是学生完全独立、快节奏地按时完成,训练之后,教师要体察学情,反馈矫正。要根据训练反馈出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问题及愿望,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5、延伸迁移。新课程标准中突出了历史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历史是离不开生活的,历史教育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对应课时教学目标,联系社会及学生生

6、活世纪,精心设计,编制形成性测试题,。进行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6、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使本节课知识系统化,承前启后,对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有可以指导实践,质疑问难,发展智力。一节课讲完后,教师要依据板书,从历史基本知识,基本现象出发,进行综合、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适应,也初步显示出它的功效: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7、形成了合作探究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也有了大幅度提高。3、学生的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历史课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的处理能力、挫折意识、国家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危机意识、挑战意识、竞争意识、互助意识、公共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大增强。希望我们的做法对大家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登封市直一初中卢红娟2008-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