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

ID:56228299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2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_第1页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_第2页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_第3页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_第4页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教案学科初二语文课题石壕吏课型新授课年级初二时间11月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创作风格。2、掌握一些古诗朗诵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物意象,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受诗人忧国伤时悲己和眷念亲人之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2、学习诗人的写实手法。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

2、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师:我们回忆一下,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什么为主题的?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也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杜甫也以“战争”为题材写的一首诗《石壕吏》(多媒体展示课题),看看战争带给人民的是怎样一种苦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圣”杜甫,。二

3、、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品多媒体显示一:“杜甫画像”多媒体显示二:,平息“安史之乱”,师:《石壕吏》从内容上看,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哪一首?三、读诗(一)范读、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作一范读。读前我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听老师范读后,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谈谈应读出诗中主要人物和诗人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二)齐读四、品诗(一)品情节,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情节。师: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开端(1)——暮投、捉人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发展(2)——吏呼怒,妇啼苦(对比)战争的灾难高潮(3)——致词、对话、老妇应征

4、结局(4)——独别老翁(二)品味语句:师:故事的开端就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师:你是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分几层?师:你是如何理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五、探究主题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六、课堂小结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

5、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七、读背诗八、探究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板书九、板书展示设计石壕吏——杜甫情节社会现实开端(1)——暮投、捉人残暴、无情、

6、令人发指发展(2)——吏呼怒,妇啼苦(对比)战争的灾难高潮(3)——致词、对话、老妇应征结局(4)——独别老翁作业背诵积累杜甫的三吏三别后记本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文三首诗歌正好能够反应杜甫诗作风格的转变过程,由青年时期的壮志昂扬到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忧国意识。前面的两首诗歌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杜甫的诗风,并且了解本诗学习的背景,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前提。本单元的古文都是作者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景物或事件抒发自己情感的文章,本诗也是这样。作者借赴任途中看到的一户普通农家:“有吏夜捉人”的事件。借此事件

7、来表达作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本文是一首叙事诗,与学生平常所看到的四句或八句的诗歌不同,质朴、凝练的语言,精炼的叙事,使文章兼具生动性和具体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学科语文年级初二备课组长马春丽记录老师马春丽时间11月参与人员刘丽娟,吴鸿翔,马玉会,何秀华,盖淑恒,付俊芳,刘振宇,马春丽,李雪莲缺席人员无回顾分享本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文三首诗歌正好能够反应杜甫诗作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