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

ID:56230636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2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_第1页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_第2页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_第3页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_第4页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远的歌声(杨冬娜修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形式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教师杨冬娜单位田家炳小学课题名称永远的歌声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

2、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

3、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

4、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

5、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

6、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五、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7、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

8、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