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

ID:56255280

大小:771.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6-04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_第1页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_第2页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_第3页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_第4页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添加剂 增味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Flavorenhancers)第十四章增味剂 (鲜味剂,风味增强剂)1增味剂定义、种类和分类增味剂的特点增味剂各论增味剂应用实例内容2定义:又称风味增强剂,是指能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我国历来称为鲜味剂。种类:我国允许使用约6种。分类:-按来源:天然(动物、植物、微生物)、化学合成-按发展阶段:第一代、第二代、新型-按成分(结构)分: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复合型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3*氨基酸类(第一代):L-谷氨酸钠(L-monosodiumglutamate,MSG),L-丙氨酸(L-alanine)。*有机酸类(第二代)

2、:琥珀酸二钠(disodiumsuccinate)。*核苷酸类(第二代):5’-肌苷酸二钠(disodium5’-inosinate,IMP)5’-鸟苷酸二钠(disodium5’-guanylate,GMP)5’-呈味核苷酸二钠(sodium5’-ribonucleotide):以IMP、GMP为主,还含有其它5’-核甘酸二钠,如5’-尿甘酸二钠、5’-胞甘酸二钠。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4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核甘酸与鲜味的关系-嘌呤类核甘酸的嘌呤环的6号碳上有一个-OH及在核糖组分的5号碳上有一个磷酸酯时可产生强鲜味:X=-OH,

3、Y=-H,为IMP;X=-OH,Y=-NH2,为GMP;X=-OH,Y=-OH,为XMP;-嘧啶类核甘酸(如尿甘酸、胞甘酸)鲜味弱;XY5*新型鲜味剂水解动物蛋白(HydrolyzedAnimalProteins,HAP)-主要以鸡肉、猪肉、牛肉等动物蛋白为原料,通过酸或酶水解将蛋白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及短肽。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VegetableProteins,HVP)-主要以豆粕粉、玉米蛋白、面筋、花生饼及棉籽等植物蛋白为原料,通过酸或酶水解将蛋白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和短肽。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6酵母抽提物(YeastEx

4、tract)-以酵母为原料,通过自溶法、酶解法、酸热加工法等制得,含多肽、氨基酸及核苷酸。上述三种新型鲜味剂的特点:-风味独特,富含营养功能成分,发展很快。-主要应用是与其它增味剂、物质复合生产高级调味料、食品营养的强化,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7例如:鸡精-复合型调味料的组成-盐50-70%,甜味剂(蔗糖)10-25%;-传统鲜味剂:味精10-20%;核苷酸(I+G)5%(占味精用量);琥珀酸二钠0.1%;-新型风味增强剂:肉粉、香精、酵母精,10%;-天然香辛料:大蒜、洋葱、大葱、胡椒等,0.5-1.5%;-填充剂:补充

5、配方中原料总和为100%,为糊精、淀粉等;-抗结剂:二氧化硅、磷酸钙,<1%。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8其它新型增味剂:美拉德反应产物-是指原来食物中含有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时,糖类会降解为单糖、醛、酮及呋喃类物质,蛋白质会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而脂肪则会自身氧化、水解、脱水和脱酸生成各种醛、酮、脂肪酸和丙脂类物质。上述各种物质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出具有独特香味的挥发性物质。一、增味剂的定义、种类和分类9二、增味剂的特点*不同增味剂,其呈现的鲜味有所不同。-IMP呈鲜鱼味,MSG呈肉味鲜味,GMP呈香菇鲜味,琥珀酸有特异贝类鲜味。-氨基酸类所呈的

6、是复合味.鲜咸酸甜苦味精(MSG)71.413.53.49.81.7组氨酸53.48.82.1天冬氨酸53.46.8表1.氨基酸的复合味10二、增味剂的特点-食品鲜味是由于其所含的鲜味成分所致。√酱油,竹笋:天冬酰氨√贝类,酒:琥珀酸√鸡,鱼肉:5’-肌苷酸(IMP)√香菇:5’-鸟苷酸(GMP)√海带:谷氨酸钠*不同增味剂,其呈现鲜味的阈值不同-鲜味阈值:是指增味剂能呈现出鲜味的最低浓度;11二、增味剂的特点表2.增味剂的阈值增味剂阈值/%L-谷氨酸0.030L-谷氨酸钠0.012L-天冬氨酸0.160琥珀酸二钠0.030IMP0.025GMP0.0

7、125IMP和GMP混合物(1:1)0.006312二、增味剂的特点*各种增味剂鲜味强度各不相同。表3.各种增味剂的强度氨基酸类鲜味剂相对鲜味谷氨酸钠1.0天冬氨酸钠0.31天冬氨酸0.08肌苷酸钠(与MSG合用)40鸟苷酸钠(与MSG合用)16013二、增味剂的特点*不同鲜味剂之间呈在协同作用。表4.鲜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MSG量IMP量GMP量相当于MSG量991290982350973430964520955600952.52.5800141、MSG(第一代鲜味剂)来源及结构:由发酵所得L-谷氨酸经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和、精制而成。COONaCOO

8、NaCH2CH2CH2CH2HCNH2NH2CHCOOHCOOH三、增味剂各论L-型,有鲜味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