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

ID:56257207

大小:1.4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04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_第1页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_第2页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_第3页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_第4页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牛引入PE投资1模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蒙牛引入PE投资小组成员:分析要点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蒙牛是否被贱卖?为何本土难有这样的PE投资?蒙牛融资过程第一次融资:1999年到2002年,创立初期的融资:1999年1月,从“伊利”退出的牛根生和几个原“伊利”高管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它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元;几个月后进行股份改造,注册资本猛增至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由10个自然人共同发起;筹集资金1000多万股。此时发起人持股73.5%,其他股东持股26.5%。蒙牛融资过程第二次融资:2002年到2003年,引入外资PE2002年底,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三家投资

2、机构首次投资注资2600万美元,2003年这3家机构又并且增资3500万美元。蒙牛融资过程第三次融资:2004年,蒙牛进行股改,在香港上市: 2004年,上市前股改,牛根生直接控制蒙牛乳业6.1%的股权。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此中1亿股为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2004年的上市给蒙牛的融资故事几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上市后,蒙牛办理团队最后在上市公司持股54%,国际投资机构持股11%,公众持35

3、%。上市后到2005年,PE投资者退出:三家私募投资者两轮共出资6120万美元,折合港币约4.77亿元。他们在IPO中共出售了1亿股蒙牛的股票,已经套现3.92亿港元。2004年12月,摩根士丹利等私募投资者行使第一轮可转换债券转换权,增持股份1.105亿股。增持成功后,三个私募投资者立即以6.06港元的价格抛售了1.68亿股,套现10.2亿港元。2005年6月15日,三家私募投资者行使全部的剩余可转债,共计换得股份2.58亿股,并将此中的6261万股奖励给管理层面的代表——金牛。并且,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把手中的股票几乎全部抛出变现,共抛出3.16亿股(包括奖给金牛的6261

4、万股),价格是每股4.95港元,共变现15.62亿港元。而蒙牛的管理层面也获得了3.1亿港元的私人财产。一、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蒙牛选择外资PE方式的原因可从蒙牛自身和外部条件归为以下几点:⑴.蒙牛自身:★成立初期体制★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⑵.外部条件:★不具备上市条件★民间融资失败★银行筹款难★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蒙牛自身1.成立初期体制蒙牛初期假设要变成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股份3年内就既不可以出售也不可以转让,又没有把握一定能在这3年内上市。2.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2001和2002年蒙牛投资的资金基本靠相对较小规模的扩股增资所得,但这样

5、风险和本钱较大且融到的资金有限。蒙牛相比“伊利”等主要竞争对手相差甚远:2001年伊利集团的销售收入达27亿元以上,而蒙牛集团为有7亿。因此蒙牛为有努力扩大市场才有大概与竞争对手抗衡。B、外部条件:1.不具备上市条件国内:首先是创业板没出。国际:自身不具备上市香港主板条件,而香港二板流通性差,不利于长远发展。2.民间融资失败民间投资困难重重。在蒙牛的几次尝试中,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绝对的控股权,这让融资变得更为困难。B、外部条件:3.银行筹款难初创企业权益性资本不足,也不存在什么资产可以抵押,难以从银行借款。4.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外国P

6、E机构以敏锐的眼光,看好蒙牛表现出的十分好的发展潜力和专业化从业水准,抓住机会劝说蒙牛办理者;并且外国PE机构有着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及雄厚的实力。◆综上各方面考虑,蒙牛认为引入PE投资方式可带来以下三方面好处(1)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持续扩张的资金及外部约束机制;(2)重组公司股权结构,可以让公司具有较强的拓展边界;(3)应用多种金融工具创建公司内部激发和鼓励机制,可以强化内部凝聚力★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前面的客观和主管原因,蒙牛最后选择了外资PE投资方式.(二)蒙牛是否被贱卖?◆关于这个问题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从纯粹的财务角度考虑,另一个是从战略角度考虑。

7、⑴.财务角度:★市盈率不合理★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⑵.战略角度★双赢结果★控制权★合作的基础财务角度1.市盈率不合理摩根以较低的市盈率9.5低估蒙牛市值,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蒙牛三分之一的所有权。双方信息不对称。2.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让摩根以1/3的股权获得90.6%的收益,咱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私募投资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优越地位。蒙牛完成2002年业绩目标指日可待时,私募投资者依然要求让蒙牛以其一半以上的利润作为包管。这也就意味着私募投资者几乎没有承担风险,却可以得到高收益!私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