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ID:5630086

大小:3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_第1页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_第2页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_第3页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_第4页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的。20世纪,从19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浅谈从“素质”

3、到“核心素养”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的。20世纪,从19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5、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的。20世纪,从19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6、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浅谈从“素质”到“核心素养”浅谈从“素质”

7、到“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的。20世纪,从19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