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ID:5633694

大小:3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0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_第1页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_第2页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_第3页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_第4页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第1先师孔子【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依据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发言提纲等形式,

2、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第1先师孔子【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依据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

3、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第1先师孔子【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依据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

4、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化的执

5、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化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的深远影响。难点:孔子的思想主张。【教学过程】导入新:多媒体展示下列几张幻灯片:幻灯片一:出示“200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的图片,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成立的图片,幻灯片二:演示设问“为什么国内外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幻灯片三:1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

6、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智慧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孔子的人生、孔子的思想。由此导入新。新讲授:一、孔子的生平经历1、孔子的出身孔子的世界观、历史观形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而他的出生地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周礼尽在鲁”。这两点对孔子有深远影响,一是使孔子有条接受、研习周礼,二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赋予了孔子强烈的发扬光大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认为人类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大

7、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礼运•大同篇》)★启发思考:“孔子的家庭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会给年轻的孔子带什么影响?2、少时好学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但仍积极钻研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向不同的人请教学问。孔子的求学经历身体力行地说明了他的为学主张,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26岁(公元前24年)时,孔子向到鲁国的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34岁时,孟懿子和

8、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曾向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