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

ID:56364853

大小:2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2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中历史 3: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答案】C【点拨】题目的本意是要找出中国统治者的与人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政策。C项不能体现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相处的和谐性。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

2、D.“当仁不让于师”【答案】A【点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有教无类”其实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3.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型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下列题目符合史实的是①《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②《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巍峨高峰》③《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④《商鞅变法:开场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点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弟子三千,成贤七十二,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①②项正确;此时,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③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虽在春秋战国时间,然“开场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选D项。4.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6-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答案】B【点拨】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从道不从君”中之“道”指的是礼。5.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

4、会公平【答案】C【点拨】B、D选项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可以排除;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论语》里孔子曾提到“仁”有很多次,但并未曾对“仁”下过定义。孔子视孝悌为“仁之本”,提出“爱人”的主张。从仁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来看,排除A,正确选项应该是C。6.辟雍(右图)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史学家钱穆说“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其教育与政事密切相关②体现了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文化特点③这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④这体现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

5、6-【点拨】从材料上明显反映出“行礼乐,宣教化”的强烈政治色彩,因此①项为正确,此外通过题目给出的选项也可知①是必须选的;西周实行分封制,如何来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那就是“礼乐”这一手段方式。春秋以前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材料能体现这一点;这样,强烈的政治色彩及学在官府,所以②是不对的。7.“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点拨】“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君主对于)贤人

6、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8.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答案】B【点拨】根据分析,A项(苏渊雷)和D项(梁启超)是法家思想;C项(郭沫若)是儒家思想;B项(范文澜)认为:老子……是把天地万物的运行生灭

7、,看作纯循自然规律,并无人格化的神存在,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所以应该选择B。9.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观点与下列哪种思想相符?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D.人之初性本善【答案】A【点拨】根据引文材料“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即可作答。10.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

8、-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