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

ID:56381391

大小:365.50 K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6-14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_第1页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_第2页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_第3页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_第4页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淀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讲评201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2013届海淀高三期中讲评2012-11-6高三备考五阶段开学期中期末开学一模二模高考适应积累提高固化基础知识题号题型正答率注意问题1音形97.9%妥贴戛(ɡá)然而止慰籍呼天抢(qiǎnɡ)地集思广议歉疚(jiū)2成语85.1%舐犊情深得鱼忘筌三人成虎巧舌如簧反哺之恩寸草春晖得意忘言过河拆桥众喣山动众心成城能言善道口若悬河3病句85.1%增强和激发原因……造成的维护……热情允许……行为4文常100%《国语》《战国策》《春秋》《左传》《史记》5衔接100%《僮乙传》明代黄淳耀这是明代“畸零人”传记之一。明中后期,文人们

2、追求个性,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林林总总行为怪异、性格分明的小人物,为之作传。僮奴张乙,是个不识数、不知乡里、不知父母,被别人贩卖为仆的“小呆子”,他心地善良淳厚而乐于助人。作者以赞赏的笔调,琐琐屑屑地写了他的一些小事,却揭示了一种磅礴于世的“人性美”,让这个小人物永久活在人们心中。“呆”,正是人的天真本性的一种美的展示。作者从心灵深处呼唤这种“呆”,颂扬这种美。选材意图:关注平凡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与事,发现平凡生活中撼动人心的朴素美、本真美。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吾家以千钱鬻之鬻:买B.使乙

3、司阍司:看守C.若主人令谢他客谢:道歉D.窃疑其言不经经:合乎常规答案:C谢:拒绝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A自五六以上,则能知还,连词,表并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连词,表转折B曷不置吾舟而徒手行连词,顺承关系或五十步而后止C得金者以数十钱劳之用,介词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来,连词D乙皆为尽力替,介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是,动词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C.亟从邻人索价酬所贳主,越明日死矣(张乙)急忙从邻居那儿借钱归还赊给他东西的主人,过了第二天就死去了。A.挽舟者始遣

4、乙去,辞谢良久,乃行拉船的人才打发张乙离开,张乙向他告别并且拜谢了他很长时间,才上路。B.乙尝拾遗金若干,执而号于市张乙曾经捡到了路人遗失的一些钱币,他拿着这些钱币在集市上大声喊叫。D.特以其气严而愚,其遇物也格而不入,故物莫能戕焉只因他天性执着呆愚,行事不合乎世俗的标准,所以外物伤害不了他。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B.作者备考时不愿被人打扰,让张乙对客人假称自己外出,可张乙却禁不住客人的百般请求,进去通报了主人。A.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刻画了一个资质愚钝、行事简单,但热心善良、诚实守信的人物

5、形象。(形象特点)C.虽然张乙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但他的所作所为让作者相信了道家所谓“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爇”的道理。(语句的理解)D.文章写与作者同游之人在张乙死后数年仍想念他,要作者为其立传,体现了当时一些文人对人性中本真美的呼唤。(内容理解)D.文章写与作者同游之人在张乙死后数年仍想念他,要作者为其立传,体现了当时一些文人对人性中本真美的呼唤。(内容理解)引导思考:一个“呆傻”的家僮?“呆傻”中的人性光辉为何为一个家“僮”立传?“与吾同游者”“每”责余为传可笑——可爱——可敬10.(5分)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6、/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处为断句处。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铅笔答题0分)[参考译文]因此在昏暗的屋子里找东西,没有比火更好的(工具)了;在当世寻找道,没有比典籍更好的(书)了。典籍,是合乎道的准则,是前代的圣人制定出来的。前代的圣人获得道的精髓并亲身实践,想要贤能之人自己努力来合乎道。所以圣人制定出合乎道的准则来送给后世的贤能之人,好比巧匠做出规、矩、准、绳等工具送给后代的工匠啊。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清明日独酌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注]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内容、情感的理解,文本依据)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颔联写了诗人看到“春来春去”的时序更替而触发的愁情,“闲恨闲愁”指的是诗人浓浓的伤春之情。(诗歌内容

8、、理解词语的内涵)伤春之情身世之感“春来春去何时尽”注解1+“一郡官闲为副使”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从炼字角度分析诗人情感)C.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清明”“独酌”叙事写景,首联和尾联分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