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

ID:5640680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试题(含答案)延边二中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基础训练(一)(选修Ⅰ第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

2、D、①②③④3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A兼并战争B变法运动国家统一D发展生产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秦朝D.汉朝()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矛盾6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A、墨子B、李悝、商鞅D、王安石7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

3、地的第一个高峰到,其最大后果是()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9《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0下列引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11“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

4、、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2墨子说:“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倦怠。”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破坏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3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包括()①国君权力较集中②国内旧势力较弱③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④民风质朴而尚武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③④D、①③④1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

5、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2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在于

6、()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2对下图历史人物的四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B、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D、在秦穆公支持下全面变法26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在思想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A、道家学说B、儒家学说、墨家学说D、诸子百家学说2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与旧的制度、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

7、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增强了综合国力B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过程D改变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29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3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31据《汉书̶

8、6;食货志》载:“及秦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