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ppt

高中地理说课.ppt

ID:56424272

大小:1.70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18

高中地理说课.ppt_第1页
高中地理说课.ppt_第2页
高中地理说课.ppt_第3页
高中地理说课.ppt_第4页
高中地理说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堂教学说课稿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说课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内容分析1、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组课文展示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为后来学习区域与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基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差异形

2、成的原因。教材分析本节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别,要求掌握区域特征和比较差异的一般方法,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意识培养自己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奠定基础地位特点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地位与特点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混,调理不清晰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向时间方面分析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1:本节知识点较多,较复杂,学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理解,运用。2:学生对松嫩平原不了解,识记会出现困难优点:1: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2:学生生活在长江

3、中下游平原地区,对本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有一定了解。学生情况学情分析缺点知识目标:1、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区域差异及差异原因2、考察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3、掌握概括区域特征和比较差异的一般方法情感目标: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经济和自然的各个要素分析区域教学难点:结合不同的区域特点,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说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

4、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做出课堂笔记课前预习说学法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2、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说教具读图分析引出课题环节一:新知导入点击添加文本情境创设教学流程1独立探究3展示汇报2四人小组环节二:新知探究点击此处添加标题Text1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复述对书本上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对课本上的思考题,活动体进行独立思考解答对课本上阅读题进行探究同学和老师一起分析我国的其他区域同学四人一组,通过抽签的方式任意来解答问题(运用本章知识点)游戏拓展练习延伸练习基础练习环节三:新知巩固点击此处

5、添加标题畅所欲言谈收获环节四:课堂小结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特点?区域定义特征有些边界是明确的有些边界是过度的区域内部稳定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划分过程中有一定的层次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思考:以上几幅图各具有区域的哪些特点?黄海东海长江三角洲32°N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大兴安岭长白山45°N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条件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

6、生长期都较短。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备注其他生产活动工业商业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思考: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发展比较板书设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水热条件差异矿

7、产资源条件差异区域含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影响农业交通早期农业社会现代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