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

ID:56426853

大小:30.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3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_第1页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_第2页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_第3页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越调天净沙秋导入: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展示检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代表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我们先来看一下元曲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分量。从2005年到2010年,古诗鉴赏题2006年和2008年全国有两套试题考的是元曲,其它年份仅有一套考的是元曲,如上海卷、重庆卷、辽宁卷、四川卷、浙江卷、湖北卷,全国卷和后来我们河南所用的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到元曲,2011年和2012年没有一套试卷考查元曲,所以元曲作为诗歌鉴赏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2、的可能性比较小。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元曲吗?明确:元曲代表元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是我们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怎能不去品读、鉴赏?再者,它在名句默写中是有考查的,如我们在初中所学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就是列入高考考纲的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之一。在我们的作文中也是可以体现的。高考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从我们语文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说,学习元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上两次课已经学习了元曲的相关知识和赏析了张可《正宫醉太平刺世》,下面我来检测一下我们的课堂效果(展示

3、)。刘禹锡曾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朴笔下的秋是“悲寂寥”,是“胜春朝”,还是其它的一番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来领略这不寻常的秋景。题目解说:天净沙,是越调(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常用曲。形式短小,近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元曲的小令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中的第三篇。赏析品评: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说到《天净沙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初中所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4、秋思》。(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鉴赏)明确: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41、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谁来回答?点拨: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

5、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手法。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举例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6、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张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二、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这首被称为秋意之圣的白朴的写秋之作,在曲中作者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了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简要赏析。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

7、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作者用代表秋日秋景的六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萧瑟的气氛。2、一二两句景物共同特点是什么,与“一点飞鸿影下”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一二两句为静景。开篇作者铺排了六组静景,各具鲜明的内容形象,而无不饱含秋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是静景。“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作为“飞鸿”,又是“一点”,又是“影下”,说明远而且疾。作者在写作这大片的静止秋景中,突然增加了掠来一只大雁,飞下地面,为动景。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照,使人心

8、神为之一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3、重点赏析,最后两句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不同角度赏析。4视角的变化。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各色植物,高处为山,地处为水。作者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色彩的绚烂明丽。这两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